引言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国宝《三界九地之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佛教天人合一图。这为我们探索佛教宇宙观提供了重要参考,那么佛教所谓的三界九地都指什么,我们芸芸众生又处于其中什么位置?

一、三界九地

这幅《三界九地之图》发现于敦煌藏经洞中,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此图系依据唐玄奘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所绘制,是玄奘弟子宣传俱舍学说时所用的一种图解讲义稿。

《俱舍论》是公元4至5世纪时印度佛教哲学家世亲菩萨的著作,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过渡的重要著作,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这幅《三界九地之图》系一竖长卷,从下往上描绘了虚空、风轮、水轮、金轮、地狱、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宫、月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

我们先看“三界九地”到底是什么?所谓“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

1、【欲界】

欲界即具有淫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是指众生由于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所处的境界。在佛经里的定义就是心理的需求和生理的需求所产生的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等二十处;因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称欲界。



2、【色界】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四禅色究竟天,凡有十八天。



3、【无色界】

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又称无色天、四无色、四空处。佛教认为“色”是质碍,无色就是没有质碍,而无色界是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是处于一种精神至高无上的享受境界,也是众生最难达到的三界最高层次。



那么九地呢?所谓“九地”,是指众生于三界轮回中所处的九个居所或精神层面。其中欲界占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有四地,佛教讲究三界众生六道轮回,因此认为众生于三界九地,根据因果报应往返周旋,循环不断。



一、五趣杂居地:为欲界的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有情杂居之所。

二、离生喜乐地:离生喜乐地为色界的初禅天。

三、定生喜乐地,为色界第二禅天。

四、离喜妙乐地,为色界第三禅天。

五、舍念清净地,为色界的第四禅天。

六、空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第一天。

七、识无边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二天。

八、无所有处地,为无色界的第三天。

九、非想非非想处地,为无色界第四天——即有顶天。

二、欲界一地

我们先看“欲界---五趣杂居地”,这里包括位于基础的虚空三轮、下层的无间地狱、中层的须弥世界以及上层的欲界六天。



一、虚空三轮

根据《俱舍论》卷11中的描述,世界的根基存在于虚空、一切依托于虚空、也来源于虚空,而在虚空之上则有风轮、水轮、金轮三轮。位于画面最下方的几排条状,一条淡淡的粗犷的笔触以示风轮;风轮下面自然表示的是虚空;风轮上方的波浪状内有一些水纹和水涡,以示水轮;水轮上有两排图案,每排有五个房屋状图案,这可能表示金轮。



实际上,这也和佛教常说的四轮相互对应。佛教中的“四轮”是指构成器世间(物质世界)的四种基础结构,分别是空轮、风轮、水轮和金轮。这四轮依次承载和支撑着整个世界,具体如下:

空轮空轮是四轮的基础,位于最底层,代表无边无际的虚空。它是整个世界的依托,但自身并无具体形态,象征着无尽的空间。

风轮风轮位于空轮之上,由有情众生的业力所形成。其特点是质地坚固,厚度为十六亿由旬。风轮的坚固程度极高,即使以金刚轮击打也无法损坏。

水轮水轮位于风轮之上,同样由众生的业力所形成。其深度为十一亿二万由旬。水轮的形成是由于大云降雨,积水而成。

金轮金轮位于水轮之上,由风力作用将水轮上的水凝结而成。其厚度为三亿二万由旬。金轮之上形成了大地、山川、海洋等物质世界。

这四轮共同构成了佛教宇宙观中物质世界的基础,体现了佛教对世界生成和结构的独特理解。

二、无间地狱

说完整个佛教世界的基础即四轮之后,当我们的目光向上移动,就会看到一个高大巍峨的庑殿形建筑,屋顶有一对鸱吻,殿前和两侧绘铁门这便是著名的“地狱之门”。整个地狱的位置,其实是位于下部金轮之上,九山八海之下。



在大殿两侧还绘制了城墙状的围墙。画面左侧围墙前绘一鬼(已模糊不清) ,上方竖写榜题“鬼趣”;右侧围墙前绘一马状动物,上方竖写榜题“畜趣”。

这是什么意思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