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字,在甲骨文里上面是“禾”,下面是“人”。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那沉甸甸的一捆禾苗长势旺盛,成熟的谷粒已经压弯了枝条,而下面背着粮食的那个“人”,看上去也好像有点弯腰的样子,估计是被身上的重量压得有点直不起身子。
但这绝对是种“甜蜜的负担”,因为年字最初的意思,就是一年秋收,五谷成熟。《谷梁传》中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劳动者辛勤一岁,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辛苦付出所收获的粮食,就是“有年”。如果在这一个粮食收获周期里,风调雨顺,无灾无难,粮食大丰收,那就是“大有年”。所以古人也用“年”字组词来表示收成的好坏。比如谷物丰收叫年登、年丰,粮食歉收叫年荒、年饥等。
在古代,农业耕作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主要的农耕区也集中在中原地区,粮食作物基本上是四季一收,想要像今天一样一年几熟是不可能的。所以“年”,这四季一轮回的粮食收获周期,也就变成了一个时间度量单位,后又衍生出代表年纪、年龄、寿命的意思。
正因为“年”字代表的丰收含义,使过年成了古人最值得庆祝的特殊日子,年这个字也被赋予了浓重的节日色彩。过年守岁,古人认为可以为爹娘添福增寿。今天的年夜饭上,大多数长辈先举杯,但在古代却正好相反。年轻人先举杯,庆祝自己获得新生,是对未来的迎接。而年长者则后举杯,是为了纪念自己告别旧岁,是对时间的挽留。
◎本文原载于《北京青年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