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快速而充满活力的变化正在塑造当代全球格局,其中许多变化都围绕着中国日益突出的角色展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一些争论。环球时报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国国际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为我们展示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同时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相关期望和看法上的差异。

根据这项覆盖46个国家、超过5.1万名受访者的全球调查,中国的海外形象总体上是正面的,尤其是在经济实力和科学进步方面。约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强”,约75%的受访者认可中国的科技实力“强”。这类认可在非洲国家中超过80%,而在发达国家的认可率较低,但仍超过60%。

调查显示,中国形象与 “经济”“技术 ”和 “创新 ”等词汇的关联也凸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经济相关术语在欧洲、中东和东盟等国家中更为常见。而在其他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金砖成员中,中国形象更多与“技术”相关。这种趋势可以通过中国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存在和合作举措给予解释。此外,中国在新兴经济体发展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信网络、高速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系统的建设项目,改变了这些地区以往服务不足的数字连接状况。中国还经常实施技术培训计划,为当地专业人员提供知识转让和能力建设。

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发展被广泛报道,在那些视中国为克服发展挑战典范的国家中,中国的崛起尤其受到欢迎。中国的技术进步,更深刻地影响了寻求替代西方传统技术模式的那些地区。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与“技术”一词的密切关联,反映了中国公司和项目在这些地区的显著存在,以及中国试图在国际上推广的合作和技术进步叙事。

调查提出的一个有趣问题是,与其他主要全球参与者相比,人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调查显示,根据公众感受到的影响力,美国被排在首位,47%的受访者认为它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而中国的国际地位综合排名第二,其中20%的受访者将中国排在第一,27%的受访者将其列为第二位。这表明,即使在地缘政治博弈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中国在全球民意认知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

对于外国受访者认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环球时报研究院的这份调查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洞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再次呈现出差异。前者更偏好传统的中国象征,如长城、中国美食和熊猫,而后者则强调高铁、智能手机、在线购物、电动汽车等中国创新。“全球南方”国家更愿意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并将之视为自身促进工业化和推进现代化的战略伙伴,而非像某些西方舆论所描述的那样,将中国看作“推行新殖民主义”或“制造债务陷阱”的国家。与此相反,受地缘政治和所谓“安全”的影响,发达国家对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往往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尽管存在这些细微差别,但是有约70%的受访者希望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88%的受访者支持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平台上的更广泛存在。中国被视为多边主义的支柱和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高度合法性的国家。这就解释了为何大多数受访者期待中国促进经济合作、鼓励“全球南方”国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保护文明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大目标分别反映了中国政府的三项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

展望未来,调查显示,其他国家年轻人对中国的接受度特别高,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更大的兴趣、认可和热情。这一趋势可能对中国的全球形象产生长远影响,因为在未来,联系更紧密、信息更灵通的“Z世代”很可能在塑造全球公众舆论中发挥更大作用。

环球时报研究院的这份调查同时关注到中国可能面临的一些挑战。例如,稳定的中美关系是受访者的普遍愿望,但目前中美互动存在复杂性。此外,诸如南海争端、与俄乌相关的紧张局势,以及全球环境政策的影响等问题,都考验着中国在平衡国家利益与国际期望方面的能力。

环球时报研究院发布的这项调查报告提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看法的精彩全景,它也是对世界的一个间接洞察。它也强调了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中谨慎、适应和对话的重要性。(作者是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国际法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梧桐汉学学者”讲席教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