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它的由来与灶王爷的传说紧密相连。相传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因挥霍无度而败尽家业,最终羞愧难当,于前妻郭丁香家灶下自焚而亡。玉帝感其悔悟,封其为灶王,令其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人间善恶。百姓为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遂有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小年”。这一习俗,自宋至清,流传甚广,尤其在雍正时期,因皇帝祭灶而改北方小年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则依旧保持腊月二十四的传统,形成了南北小年不同日的独特景象。
小年之日,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清洗家什,以焕然一新之姿迎接新春。此俗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原为“驱疫鬼、祈安康”之宗教仪式,后因“尘”与“陈”谐音,寓意除旧布新,扫去一年之不快与积垢。正如古诗所描绘:“昨日宰猪家祭灶,今宵洗豆俗为糜。燔柴夹水明如昼,截竹当阶爆御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爆竹声声,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而祭灶,则是小年最为隆重的仪式。黄昏时分,一家老小齐聚灶房,摆上供桌,敬香祭灶,供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灶糖,作为祭灶之必备,不仅是一种甜蜜的馈赠,更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小年,祭灶大有讲究!牢记“忌1事,吃2物,做3样”,送神接好运。
“忌1事”
小年祭灶时,最忌讳的一件事便是女性祭灶。
在古代社会,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女性不宜参与某些宗教或祭祀活动,以免冒犯神灵。祭灶作为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仪式,自然也被视为男性的职责所在。
另一方面,灶王爷作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灵,被视为男性的象征。因此,由男性来祭灶,被视为对灶王爷的尊重与敬仰。
女性祭灶,可能会被认为是对灶王爷的不敬或冒犯,从而引发神灵的不满,影响家庭的运势与福祉。
“吃2物”
饺子。饺子作为小年的传统食物,象征着团圆与幸福。在北方地区,饺子几乎成了小年夜餐桌上的必备佳肴。饺子的形状如同古代的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富贵吉祥。人们相信,在小年这天吃饺子,能够带来新的一年的好运与财富。
饺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被称为“娇耳”。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冷的冬天,用面皮包裹羊肉和草药,煮成“娇耳”分发给穷人食用,以驱寒治病。后来,这种食物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饺子,并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中广泛食用。
糖瓜。又称“灶糖”,是小年祭灶时的必备供品。在北方地区,人们习惯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灶,用糖瓜来“粘住”灶王爷的嘴巴,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糖瓜的甜蜜口感和粘性特性,正好符合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此外,糖瓜还寓意着生活的甜蜜与幸福。在寒冷的冬天,一块热乎乎的糖瓜不仅能带来温暖与甜蜜,还能让人们在忙碌的岁末年初感受到一丝轻松与愉悦。
“做3样”
剪窗花。剪窗花是小年时节一项盛行的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开始动手剪制各种图案的窗花,用以装饰窗户和居室。窗花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人们相信,通过剪窗花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烧灶王爷的画像。小年这天,人们会举行祭灶仪式,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烧灶王爷的画像。灶王爷被视为掌管家庭饮食的神灵,每年小年时节都会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的善恶情况。因此,人们会在这一天为灶王爷准备供品,并焚烧他的画像,以示敬意和送别。同时,人们还会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为家庭带来好运和吉祥。
扫尘。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活动,即扫尘。人们会清扫房屋内外的灰尘和垃圾,清洗各种器具和家具,使家庭焕然一新。扫尘不仅是为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更是为了驱除旧岁的晦气和疾病,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健康。
扫尘的习俗同样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灰尘和垃圾是晦气和疾病的象征。因此,在每年岁末年初之际,人们都会进行大扫除活动,以清除家中的晦气和疾病。这一习俗逐渐演化为小年时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并一直延续至今。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