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那边放寒假了吗?

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吧。

前几日,我们几个妈妈空闲一些,聚在一起聊天。

本以为,熬过辅导作业的苦,跨过期末备考的难,此刻终于可以好好歇歇,来点“母慈子孝”的欢乐体验了。

谁知道,大家的苦水一茬接一茬,根本停不下来。

“东东期末排名下降了,我叫他多写几张试卷,他对着我大吼大叫,一点都不明白我的苦心。”

“平时都是我照顾乐乐,好吃好喝供着,现在让他帮我洗几件衣服都不乐意,感觉这孩子太没良心了!”

“我家彤彤更过分,一放假就睡到中午才起来,不吃早饭,作息紊乱,看得我直来气……”

这些场景,你有没有感觉似曾相识?

妈妈的絮叨和埋怨,藏着付出不被感谢的委屈,也有建议未被采纳的不甘。

最终的指向,都是纳闷和不解:

为何自己做了能做的一切,却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曾遇到这样的困惑。

直到看到萨提亚心理学的理论:

家庭教育中,孩子通常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才有所顿悟。

观察了身边很多父母的做法,和分析了很多孩子的反映,越来越发现一个现象:

孩子不爱父母,可能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

而直接的原因,是父母在孩子放假的第一天就做错了。


内卷时代,谁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成为那个被落下的人。

于是,很多父母拼了命地催促孩子学习,放假了也不例外,誓要抓住这个“弯道超车”机会,给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综艺节目《亲爱的小课桌》中,男孩徐敬凯的经历就很典型。

在妈妈的要求下,读一年级的他在一个寒假就完成270份试卷,外加7本大题、50页打印卷,折算下来,平均每天做的试卷不少于10张。

妈妈说,她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可是孩子那木然的表情和自卑的眼神,却分明透出疲惫和无奈,令人分外心疼。


很想问问男孩妈妈:要求孩子学习,一刻也不放松,究竟是孩子需要,还是自己的焦虑在作祟?

如果是后者,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必然不是爱,而是压力和控制。

都说弹簧一直绷得很紧,最后要么失去弹性,要么彻底作废。

孩子也是一样。

只有劳逸结合,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才能自主自发地成长,自觉自愿地感受到父母的爱。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分享过一件事。

她的孩子曾经对她哭诉,自己过得实在太辛苦。

你们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每天早上7点10分坐到教室,要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11点半,妈妈,不是一天,是12年,连周六周日都被你们占上。

这份心声,也是很多孩子的真实感受。


整天都在和学习打交道,好不容易放假了,孩子最渴望的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放松和玩耍。

若父母横加阻拦,或者非要用“有价值”“有意义”来衡量孩子的选择,孩子会不懂得怎么休息,甚至患上“休息耻辱症”。

仿佛只能一刻不停地工作或学习,才觉得自己没有浪费时间,一旦停下来休息,或者放空自己,就会充满罪恶感,内心惶恐不安。

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非但不能好好爱父母,也会停止爱自己。

我想,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吧。


看过一则短片。

女孩的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好不容易过年了,女孩以为爸爸终于能回家陪自己了。

谁曾想,爸爸没有回来,只是如往常一样,将钱汇给妈妈。妈妈带着女儿去取款机取钱,告诉她,爸爸寄了钱,可以去买东西了。

女孩羡慕别的孩子有爸爸陪,只能借助画笔表达自己的心愿,想象着爸爸陪她玩耍和聊天,只是很奇怪,她画中的爸爸,居然是提款机。


很认同教育家蒙台梭利的一句话:

理解孩子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希望,当你拍拍他或摸摸他的头,他们就会领会其中的善意,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爱的大门。

父母的爱,要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

如果因为工作忙,平时疏于陪伴,到了放假时期,孩子自然是希望能和父母相伴相处的。

此时,父母只是捧着手机,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

或者把孩子交给辅导机构,对孩子的情绪反应不重视。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觉离父母越来越遥远,进而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再和父母沟通交流。

这样的家庭,多了冰冷的客气和疏离,少了流动的爱意与温情,实在令人遗憾。


那么,如何才能规划好假期生活,让孩子能够在一学期的忙碌之后,得到真正的放松,又能高效学习,获得充实的成长呢?

不妨试试下面三个方法。


第一,夸奖细节,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指出:

影响孩子的学习成就有两大重要因素,一个是智力因素,另一个则是内在动机。

如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引导孩子看到学成之后的价值,那么孩子的学习投入度、主动度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换句话说,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和高压控制都不是上策。

只有当孩子觉得,当前的学习任务是自己想要完成的、让自己感觉有收获的,孩子就会主动自发想要变得更好。

好的教育,不是注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

与其把孩子的假期时间安排成满满学习任务,让孩子感受到疲惫和压力。

不如和孩子好好聊天,说说为什么要他们读经典名著,采用亲子问答或者故事比赛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到读书的乐趣。

与其盯着既定的考试排名纠结和懊恼,让孩子反复咀嚼自己的失败和不足。

不如挖掘孩子的进步细节,夸夸他们的书写变工整了,写作业效率提高了,在学习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值得庆祝。

感受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孩子就会充满成长能量。


第二,有益放空,允许孩子浪费时间。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漫无目的地散步时,身体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随手翻看一本书,大脑会得到触手可及的自由;

做一场白日梦或者发个呆,好像浑身都变得无比惬意,疲劳消失,茅塞顿开。

这种放空,在心理学叫做“有益放空”。

心理学教授莉·沃特斯指出,父母要给孩子“有益放空”的机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修复大脑、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发挥孩子的优势,让他们成长得更出色。

假期里,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出放空时间。无论孩子拿来发呆、洗澡、钻研魔术、观察蚂蚁,都可以。

不用必须追求一个结果,一定要学成一个魔术,琢磨出一个规律。

允许孩子浪费时间,真正自由地沉浸其中,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放松,潜能也能随之得到真正的激发。

如果孩子愿意,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放空,加入他们的探索之旅,给孩子提供一些资源支持。

慢慢地,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也会不知不觉和父母靠近。


第三,互相陪伴,让爱意流淌在日常细节。

心理学指出: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共同时间越多,亲子关系越好,孩子的同理心也越强。

这样的陪伴,不用太多时间,但一定要用心。

可以在固定的时间一起到公园散步,风景优美,父母在旁,对孩子来说就是温暖的幸福。

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提升了,耐心和责任心也得到培养。

无论是在外旅行,还是居家陪伴,都有各自的诗意与美好。

假期还长,趁这个时间,和孩子来一场扎扎实实的生活实践吧。

一山一水的踏访,一蔬一菜的操持,一衣一裤的清洗,一勺一碗的采买。

当孩子沉浸其中,便能升腾起对家庭的眷念,氤氲出对父母的感念。

点个“在看”,愿每位家长和孩子都能建立深厚的情感,将日子过得五彩斑斓。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湖心亭看雪》

作者 | 许小猫,公众号:奇思妙想许小猫(ID:xvxiaomao2018)。

主播 | 知乐,想用声音温暖每个遇见的你。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