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自贡市贡井区长土街道沙罗村村委会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村民们又在进行新一年的“村晚”排练。

舞蹈、小品、三句半……这些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歌舞节目,每年都会为村民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盛宴。

“村晚”,办一年不难,难的是年年办。沙罗村的这台“村晚”,从2006年开始,已经举办了19届,今年即将举办第20届,但依旧热度不减,成为当地村民欢庆新春的“压轴大戏”。

这台“村晚”究竟有何魅力,靠什么让村民“年年办、年年追、年年看”?又有哪些台前幕后故事?春节前夕,记者深入沙罗村带大家探访沙罗村火热“村晚”背后的故事。

这台“村晚”从何而来?

“村晚”开始前一个月,沙罗村委会文化广场就热闹起来了。傍晚5点刚过,50多岁的村民林桂仙便迫不及待地收拾好东西下班,赶往家里。在一顿简单的晚饭过后,林桂仙匆匆赶到村委会文化广场,投入到“村晚”舞蹈的排练中。

在沙罗的“村晚”舞台上,像林桂仙这样积极的村民还有不少。今年58岁的村民董桂荣是“村晚”的忠实粉丝,除了每年准时到台下“捧场”外,她还是“村晚”的幕后热心人。十几年前,村里举办“村晚”,有个节目需要农具,她就把家里能派得上用场的锅碗瓢盆、耙犁等物品都贡献出来。

尽管没有出现在镜头里,董桂荣还是觉得“很开心”,她说:“为‘村晚’出点力,是应该的。”

“有了‘村晚’之后,感觉村里过年的年味儿更重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也更强了。”沙罗“村晚”的发起人之一谢东春告诉记者。

20年前,沙罗村3组的谢东春、谢小波、黄丹等几个孩子刚好初中毕业,由于在农村,春节没什么娱乐项目,除夕夜时,他们突发奇想,凑钱买来瓜子、花生和饮料,在坝子里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舞台,然后把家里的电视机、音响搬到了台上,唱起了露天KTV。

没想到,这一唱,竟引来了数百人围观,隔壁村的村民也跑来看热闹。“与其在家看电视,还不如大家一起热闹。”一唱“成名”之后,几个小伙伴就商议,干脆自己办个“村晚”,乡里乡亲一起过春节。

从此之后,每逢春节,谢东春等十多个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全体总动员——选节目、租服装、搜集道具、拉赞助,力求让沙罗“村晚”更好看。

在节目的编排上,也没有过多要求,只要想登台表演,来者不拒。

虽然每次“村晚”舞台简易、节目质量有待提高,但参与者的热情却愈发高涨,此后每一年,村民纷纷积极加入到“村晚”的筹备中,自愿出资筹办晚会。

就连在外打工的村里人,也会赶在除夕前两三天回来,突击准备节目上台表演。

就这样,这台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一届比一届干得更火热,一办就是20年,成了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村晚”为何愈发欣欣向荣?

翻看沙罗“村晚”的名册,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这些年,沙罗“村晚”唱响了乡村故事的新篇章。

沙罗村的“村晚”起步不算早,但为什么“后劲”这么大?沙罗村相关负责人这样回答:在这方舞台上,村民是真正的主角,人人都可以上台做“民星”,在一举手一投足间,收获实现自我价值的小小满足感。

同时,“村晚”的内容又十分“接地气”,每个节目背后所呈现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乡村故事,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声音”。

当然,“村晚”魅力的持续绽放,也离不开日益精进的节目创作和专业的团队组织。

为了持续打造好沙罗“村晚”这张文化名片,自2010年以来,沙罗村村委会从谢东春等人手中接过了办“村晚”的接力棒,将舞台从沙罗村3组搬到更大的沙罗村村委会文化广场,还带动全村11个组的村民参与其中,不仅节目专业性有很大提高,音响、灯光设备也更专业。

“这几年,舞台从以前的花胶布、喷绘逐渐演变成了LED大屏,今年我们还请了专业的老师指导节目编排,创作了村歌《沙罗之歌》,邀请我们‘村晚’的发起人来演唱,很有意义。”连续担任五届沙罗“村晚”导演的沙罗村党总支副书记游其红告诉记者。

一台“村晚”,年年办,年年看,为何还年年热?“因为‘村晚’既有乡土味,又有烟火气,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直观写照。”在游其红看来,“村晚”是场晚会,更是乡村文化艺术的“宝箱”、民俗文化的“展台”。

如何让“村晚”经久不衰?

“村晚”因接地气、氛围热、情怀浓,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喜爱。如何让一台“村晚”从“年夜饭”变成“家常菜”,成为每年必点必看必演的精神文化大餐?

将文化“种”到村里去。如果村民个个“身怀绝技”、多才多艺,乡村的文艺土壤就能开出更多绚丽多彩的花朵,生命力自然会越来越旺盛。

沙罗“村晚”年年办,村民们的参与热情日益高涨,自发学习各种舞蹈、小品、三句半等节目形式,许多零基础的村民逐渐成为文艺骨干,说学逗唱,样样精通,贡献了一台台精彩绝伦的文艺汇演。

将节目“炼”出新鲜美味。再好的节目,一遍遍重复演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要想保持吸引力,必须精益求精打磨节目,让节目更有艺术、更有张力、更有深度。

沙罗村结合本村特色,与时俱进创作舞蹈《栀子花灯》、三句半《沙罗新貌》、小品《你是我亲爸》等作品,始终保持新鲜感。

将舞台“亮”在群众身边。每个村民心中都有一个“民星”梦,许多草根表演者从最初的不敢上台到渴望上台,到一听有节目就踊跃参与,一个好的舞台给了他们释放表演欲和展现才华的机会。

沙罗村20年来坚持举办“村晚”,为村民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当地文艺活动得以持续红火的沃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村晚”搭台唱戏,搭的是村里的舞台,唱的是村民自己的戏。一台晚会,一个节目,一种人生。透过“村晚”,可以窥见乡村文化建设风貌,展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像沙罗一样的各村“村晚”绽放的点点星光,一定会汇聚成燎原之火,照亮贡井美丽乡村发展的“村光”大道。

来源:贡井区融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