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星罗棋布的小巷,犹如城市的“毛细血管”,体现着城市运行活力,也连通着群众生活的“末梢”。2024年,我市城管部门为提升人居质量,切实改善市民群众身边的居住环境,聚焦“急难愁盼”市容问题,完成了15条精品特色街区建设,为居民打造了整洁有序的公共空间。


15条精品特色街区建成

背街小巷既是普通市民生活的空间,也蕴藏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更是检验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第一考场”。城管部门通过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和精品特色街区建设,让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让整洁的街巷成为展示城市发展、留住文化记忆、体验市井烟火的“窗口”。

据介绍,去年全市建成的精品特色街区共有15条,包括宝应县1条:鱼市口;高邮市1条:熙和巷;仪征市1条:浴堂巷;江都区2条:滨河路、明珠路;邗江区2条:望月路步行街、教院路;广陵区3条:彩衣街、万寿街、大东门街;扬州经开区2条:迎新路、荷香路;生态科技新城1条:九圩路;景区2条:重宁南巷、重宁北巷。

治理前,城管部门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建筑师作用,走街串巷摸排问题,逐一对各街巷建立问题台账,“一户一策”科学制定治理实施方案。治理后,对照标准“完成一条、验收一条”。通过整治提升,沿街店铺门牌店招焕然一新,街巷彻底告别垃圾乱倒、非机动车乱停等“脏乱差”问题,颜值大大提升。

整治过程中,各地城管部门坚持“一巷一策”,凸显小巷特色,深挖街巷承载的文化特色,在治理过程中不单追求商业化,而是具有精品意识,探索城市“微更新”,最大限度保留街巷老味道。在街巷整治提升中,对街巷风格定位做到接地气,尊重原生态,结合历史和建筑功能,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特色。各条街巷进行整治提升时依据原有格局、材质施工,留住乡愁记忆。

为精品特色街区“定调”

广陵区在彩衣街、万寿街、大东门街精品特色街区建设前,聘请扬州大学和多家知名装饰公司组成设计团队,进行街区店招标牌研究设计,结合门前景观小品、橱窗柜台摆放等,对广告店招标牌标识的规格、材质、色彩、面积进行量身定制,既体现商家特色、让店主满意,又符合街区整体风貌。

广陵区拥有众多街巷,每一条都独具特色。为了提升治理效果,该区深入调研每条街巷的实际情况,分别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治方案。同时,积极推进街巷、沿街立面修复工程,通过外立面粉刷见新、改造门窗店招等,让街巷立面样式多元但整体风格协调。此外,按照“一巷一特色”原则,挖掘彩衣街、万寿街、大东门街精品特色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将其融入指示牌、路灯、垃圾桶等设施中,根据街巷建筑原有格局进行修缮整治。

5.09平方公里的扬州明清古城,是扬州最具“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众多游客来扬州必打卡的旅游景点。广陵区将明清古城街区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培育项目,对老街危旧建筑、市政管网、强弱电设施等硬件进行全面维修更新。同时,通过市场招商,陆续开张了许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艺餐饮“网红店”,在彩衣街、万寿街、大东门街精品特色街区建设前,皮市街、仁丰里等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网红街。

老街巷“针灸式”更新

景区在打造重宁南巷、重宁北巷两条精品特色街巷过程中,格外注重挖掘历史文化,注重文化引领,唤起“重宁记忆”。在南巷口以“发现重宁”为切入口,以墙绘的形式将重宁周边历史徐徐展开,生动再现了“重宁文化”,让小巷成为“有故事的风景线”。

整治过程中,景区结合街巷难以大拆大建的实际,因地制宜善用“微更新”,将重宁北巷定位为“旧巷潮街、烟火市井”,充分听取街道、社区、居民等各方意见,精雕细琢、反复论证,在了解群众需求和考虑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见缝插针对小微公共空间进行“针灸式”更新,更新店牌店招、更换公共设施、出新城市家具,让老街巷焕发新活力。重宁南巷与重宁寺仅一墙之隔,对其改造过程中则格外注重挖掘历史文化。

走进整治一新的重宁南巷,平整的路面、洁白的墙面,点缀在墙面上的彩绘,使这条不宽的小街巷既洁净舒雅,又充满文化气息。走进重宁北巷,则充满市井烟火气息,扬州小吃与扬州话结合的“市井打卡墙”,表现出扬州人民热爱生活、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北端入口处设置的蒸包子、吹糖人等市井剪影,则让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有机融合,在提升老街巷“颜值”的同时,提升了城市肌理的内涵和活力。

通讯员 卜伟 记者 姜传刚

来源: 扬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