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留学申请中,我们应该重视让学子“回归本质”,或者说“把人当成人”。

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总第259期

文_李嘉祺

编_李嘉祺

在龙年的尾声,留学圈的新闻接二连三。

先是2024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印度反超中国成为了赴美留学的第一生源国。

紧接着,多所美国大学发出“警告邮件”,一时间关于“特朗普上台前,请留学生速速返美”的新闻甚嚣尘上。

再后来,美本早申放榜,所谓“哈佛大学中国大陆学生0录取”的标签瞬间席卷全网,引起留学生家庭的一阵恐慌。

202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给无数想回国发展的留学生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适逢告别2024、迎接2025的关键时刻,笔者便带着对这些现象的思考与疑问,再次与Special A特优生创始人黄中阳展开了一场对话。

在交流中,黄中阳不仅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以一个国际教育前沿学者的视角,讲述了对中国孩子未来的留学趋势的独到见解。

01 聚合世界资源,把最前沿的技能与思想带给中国孩子

作为一所教育企业的创始人,黄中阳无疑是给Special A特优生奠定基调的关键,“把知识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中国孩子,为他们打开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的理念初心,也由他本人践行多年。



  • 哈佛大学前教授 Brett Gamboa(前左)
  • Special A 特优生创始人黄中阳(后中)
  • 哈佛大学前助理院长 Russell Glenn Magid(前右)

十余载磨一剑,用真心换来真心

12月的早申放榜,特优生的offer喜讯连绵不断——

从大藤普林斯顿、耶鲁、康奈尔,到全球仅录取50人的宾大M&T双学位项目,再到美本顶尖夏校LaunchX与YYGS(耶鲁大学全球青年学者)......

藤校、强势项目、夏校,不论申请季还是规划季,学员们全面丰收。

能取得这样出色的录取成绩,自然离不开一个靠谱团队对学生的教导与帮助。

首先,因海外求学经历而深刻体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黄中阳,从创业的第一刻起,就想把特优生打造成“聚合全球优质资源,深度适配中国学生”的模样。

其次,在教育之路上,还有两位创业伙伴伴其左右——

前达特茅斯学院英语文学教授,布朗大学终身教授,莎士比亚文学研究“世界第一人”的Brett教授。他在博雅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擅长用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知识,塑造中国孩子往往较缺失的博雅教育思维。

以及曾任斯坦福大学学术主任,管理哈佛大学招生工作7年,现为特优生教研院院长的Glenn教授。他凭借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工作经验,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大学信息和行业动态,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组织科研、策划活动。


黄中阳(中)与Brett教授(左),Glenn院长(右)

当然,这份荣誉也归功于,与特优生建立了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并为中国学子授课的,哈佛、耶鲁、宾大、哥大、达特茅斯等美国名校的大牛教授们。

值得一提的是,黄中阳在选择合作教授时,并不是仅看对方的领域成就就达成合作,教授对中国学生的态度是否友善,对待教育是否尽心尽力,都会成为二次筛选的标准。

如果教授只是想赚easy money,那就不是与特优生所适配的那个人。我们真正需要的教授,首先要做到真心地爱学生,并且能够平等地看待国籍、人种等特质,以把学生培养到可以对社会、对世界做出一些影响和改变为己任的人。”

选择,同样是相互的。

为了打动这些心存大爱的顶尖教育者们,黄中阳首先“掏出了”自己的真心。

2012年的冬天,带着60公斤的理念手册和一颗单纯的赤子之心,黄中阳搭乘赴美航班,踏上了第一次邀请教授的旅途。

黄中阳邀请到的第一位教授来自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是国际艾美奖的评委。

那一年的纽约分外寒冷,为了表达邀请的诚意,黄中阳站在艾美奖的活动现场外,等了足足四个小时,浑身冻透,才换来一次与教授沟通的机会,最终换来持续的合作与深度信任。

在走遍全美,遍邀名校教授的路上,即使不断被拒绝,历尽波折,但黄中阳坚持了下来,直至今日已过去十余载了。

正是这份为中国孩子谋求最前沿国际教育的决心打动了教授,Special A特优生的教授队伍逐渐壮大。


名校教授前往中国传道授业

有家长也曾质疑,费这么大心思,动这么大阵仗,也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只为了让孩子触及到那些“大神教授”,这真的是正确或值得的一件事么?难道网络自学不能做到这一点么?

每每遇到此类问题,黄中阳都会保持充足的耐心,并用两种方式向家长们证明——

第一种,是富含逻辑的推理论证。

如果只是从YouTube、X等网站平台上获取知识、了解时事的话,一方面是存在错误信息引导的风险,另一方面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与世界级的顶尖教授、学者、政治家的观点与看法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信息的传导谁都可以做到,但思维的架构,才看的是讲授者的“真本事”。

对中学生群体而言,“思维的教育”显得尤为珍贵。

2021年到2023年,北师大中国创新教育研究院曾牵头调研了1.6万名初中生,并将他们分为四个组别,分别是“没有感受到项目化学习”“参与了低水平项目化学习”“参与了中等水平项目化学习”以及“参与了高水平项目化学习”。

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学生在文化理解、批判性思考、创新素养、沟通合作、社会责任感、问题解决等素养上,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唯一呈现出正增长趋势的学生群体,便是真正参与了高水平项目化学习的学生们。

这体现了由高水平师资主导的高质量项目对于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第二种,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情流露。

在联合国大会等顶尖会议上,黄中阳两次遇见了曾任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高级顾问一职的Lamin博士。

Lamin博士多年来参与调解国际争端,与多国高层谈判,对国际贸易、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有深刻见解,是年轻学子探索国际事务与职业规划的宝贵导师。深知这一点的黄中阳大胆向Lamin博士发出了邀请。

经历了多番讨论与了解,Lamin博士终于被中国学子对知识的热忱,以及黄中阳为中国学子“求取真经”的精神打动,许诺在百忙之中为特优生学子们上6次课程。

在课程中,Lamin博士从地缘政治、国际谈判等多个领域切入,由浅入深地讲解,耐心解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这些野,往往是一个学生没有办法从网络、课本,或任何其他渠道获得的。

倾心分享所带来的思想转变,往往尤其深刻。特优生学员M同学,在刚刚听课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全部内容,甚至认为博士讲述的很多事件并不真实。

直到课程越走越深入,在反复查证后,他由衷地感叹“自己之前真是孤陋寡闻,国际社会深度的思考与理解令自己非常震撼”。

可见,这种向“国际大神”学习的过程不仅会令学子开阔视野、掌握学识,还会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印上更积极的烙印。


黄中阳参加联合国大会

想要做好留学,就不能止于留学

在与黄中阳的沟通中,他曾笑着说道“特优生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提供留学服务,反而更像是家长们的助手,或者说是帮助每位学子完成学业管理的综合管家。”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不断地自我升级后,特优生给予每位学子的成长计划,不仅包括从大方向的年度规划,还有以竞赛、项目为核心的月度安排,以及以一周为单位的课程更新,甚至一些日常打卡项目(如TED演讲打卡营)已经精确到以每一天作为单位来进行记录和考察。

这种高度个性化的追踪,可以让每一位学子的学习情况得到量化清晰地处理,并从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激发学习热忱。

比如特优生学员L同学,在刚刚加入特优生时,认为自己对物理十分感兴趣。在逐步深入学术探索后,他坚定地转换了自己的未来方向——数学与计算机。

当孩子的“航向”发生变化,特优生的导师们第一时间便已经为孩子配齐资源,更换学术项目的指导教授。这种无缝衔接的现象,已渐渐成为在特优生“司空见惯”的独特风景。


教授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热忱

在实地调研中,笔者还发现,特优生学员们,无论年级、性别、地域,总是能保持一个共同点——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充满朝气,活力满满。

而这种“对学习饱含热情的态度”则诞生自一种“从亲自实践,到看到效果,然后获得信心,变得更加积极,如此反复下去”的良性循环。

以收到顶级文理学院——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offer的S同学的经历为例:

刚刚来到特优生的S同学英语能力并非强项,又正赶上疫情风波影响了标化考试的备考,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很down的状态——一方面对申请结果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颇为迷茫。

特优生的导师团队非常清楚,要想调动起S同学的自主积极性,并激发学子更多的潜能,需要让他先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成绩感。于是在正常课程学习的同时,导师团还为S同学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由简到难的个人挑战赛,依靠一次次“学有所得”的刺激,S同学的双眼重新绽放出了光芒。

之后,又通过个性化规划的Research与夏校,逐渐发掘出了S同学对成为社会企业家的浓厚兴趣。

再然后便是一连串有的放矢的背提计划——从上海抗疫互助小组,到PBIC青少年公益创新挑战赛,再到动物保护与环保项目......

一个想要利用所学的经济、金融学、管理学知识,更加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并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形象,油然而生。

S同学积极、自信、心怀世界的形象,加以出色的硬件成绩,成功赢得了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招生官的认可与称赞。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U.S.News全美最佳文理学院第9名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会在获取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自信,变得更加勇于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

要让中国孩子到达彼岸,同时还要让他们具备到达彼岸的能力。这个“彼岸”,既代表着那一封封从梦校寄来的offer,也意味着每位学生在未来道路上所立下的一项项新的目标。

02 AI 浪潮之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2024年的诺贝尔奖颁奖礼上,AI成为了全球瞩目的“最大赢家”。

人工智能模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意义重大,足以让其开发者和有关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获得科学界的至高荣誉。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表彰以AlphaFold为代表的AI技术在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革命性影响;与此同时,两名科学家因机器学习方面的贡献分享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聚焦美国大学,同样热闹非凡。计算机“神校”之一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拟于2025年秋季学期增设人工智能系统管理硕士专业,为广大学子提供新的学习与发展机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凯瑞(Carey)商学院,则是于2024年把商业分析与风险管理硕士与信息系统硕士两大热门项目融入AI元素,并完成改名。

可以说,AI的火热之风,已经迅速在一年间席卷全球,同时对教育、科技与就业带来了“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影响。

美国加州最近就诞生了一条“有趣新闻”:加州州长此前表示,2025年1月1日起,加州州级最低工资将统一提高至每小时16.50美元,不论雇主规模大小。

乍看上去,这个提议对加州人民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毕竟谁会不喜欢“加薪”二字呢?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加州选民竟然以微弱差距否决了这一提案,这也是近30年来,美国首次出现州级最低工资提高的提案被选民否决。

反对者的理由很直接—政府干预市场并强制提高工资,很可能会带来增加雇主成本从而导致大量裁员的不良后果。例如他们所最担心的:雇主会更倾向于使用AI来替代员工。

这就引发了一个很热门的讨论——AI到底能不能替代人的工作?

在一些教育专家与知名学者的最新言论中,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自明——

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建议斯坦福大学的招生办在招生的时候,尽量多考虑能够深度使用 AI的学生;

美国奥数国家队前任总教练、卡内基梅隆大学数学系教授罗博深亦认为AI将全面超过人类,培养“高级工具人”没有出路。

这也与黄中阳的看法非常吻合:在现阶段,他认为中国的孩子们要打开自己的思路,尝试去理解和拥抱 AI。一个会用AI的学生可以稳定自己的下限,一个善用AI的学生则可以提高自己的上限。

只有不仅仅把AI当作工具,而是深度理解、挖掘和探索,加以对应领域的深刻洞察,才可以实现真正的 1+1>2,也才能做到不被AI所替代。

03 AI for Education,特优生的学生正在快速起跑

在黄中阳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中,“让学生早点起跑”始终是核心要义。

针对“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黄中阳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如果一个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不走弯路,他可以从8、9年级就开始奋斗,等到24岁他就已经奋斗了10年了,那么这奋斗的10年,如果能够聚焦在某个领域的话,那他毫无疑问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专家。这时,你再给他6年时间的发展,等到30岁时,他当然可以无限接近所谓“成功人士”的这个title了。

也就是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如果等到了大学再去了解和学习最新兴、时代最需要的技术,那么实际上无论多么努力都只能是慢人一步。

在特优生,黄中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早在AI成长为“网络热词”之前,特优生教研院STRI(Special Teaching & Research Institute)就已经早早开始了建议—所有学生不管专业方向如何,都应该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这是未来社会中必备的基础技能。

当AI之风开始隐隐发力,黄中阳着手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个全新的AI相关项目——

请字节跳动和布朗大学科学家教学生用自然语言多次深度交互做App,帮助学生与AI实现深度交互实践;

开展对ChatGPT商用价值、多样性工具体验等研究,让学生探索GPT与自身专业关系,如历史专业学生用 GPT研究二战历史;

让不会写代码的学生,使用AI工具创造自己的网页和App,帮助学生创作AI相关作品,培养学生理解GPT及AI角色、将其作为工具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学习项目,对初高中学子来说无一例外都显得非常超前。

以“创造自己的App”为例,学生先是要通过使用Sider 等AI工具,体验利用人工智能来提取需求和生成代码,可以怎样提高开发效率;紧接着还将直接参与 Android应用的设计与开发工作,通过实操来积累开发经验;最终在完成稳定性与兼容性测试,并最终实现打包的同时,领悟UI设计、AI技术编程语言等多维度技能……特优生学子也因此能够在登陆美本学习之前,抢先一步完成对自我技术能力的革新。

这让我想起了斯坦福新任校长乔纳森·莱文(Jonathan Levin)在该校2024级开学典礼演讲中所强调的内容:

“大学生活的核心在于提出问题,在于接受你们未知的事物—总会发现新的方法来解决一项课题、重构思维模式,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如果一名学生对某项新兴事物的理解,可以早于其他竞争者的话,那么他就能提出更深度更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这种思维的提升和突破又可以以裂变的方式实现指数级增长。

我想这大概就是从特优生走出的学生们可以更快速也更轻松地适应美国大学生活的原因之一。

04 当名校申请发生“剧变”,回归本质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曾经在就业市场风光无限的金融工程(MFE)等专业受到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市场巨变的冲击后,被誉为“彩票校”的哥大项目就业率暴跌为37%

盲目追逐藤校的风气渐弱,导致许多全美TOP30名校的早申申请量暴增(如纽约大学、埃默里大学等),中国赴美留学生竞争压力大幅增加;

海外院校在AI专业设置上诞生了许多新变化(除新项目外,还出现了众多人文社科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专业)。

面对海外名校申请趋势的巨大变化,我们理应用一种更加动态的眼光来重新审视。

对此黄中阳认为,在科技革命风暴下,Open AI、谷歌、Meta和微软等大型AI平台挑战着人们固有的技术经验和认知,“人”的价值和边界正在被重新评估。在未来的留学申请中,我们应该重视让学子“回归本质”,或者说“把人当成人”。

什么叫“把人当成人”?换句话说,就是要让学校触摸到学生的温度。所谓“温度”,切入点自然主要集中在人文层面。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工作的新未来》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时代,人需要更像人,人更需要展现人际同理心和领导能力。不管在什么岗位上,社交能力和情感技能都显得尤为关键。

罗博深亦在最新的采访中强调:“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摆脱过去狭隘的竞争观,走向合作共赢。那些愿意帮助别人,有合作意识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特优生在这一方面同样下足了功夫。

在美国,有一所被誉为拥有最纯粹博雅教育体验的学校——深泉学院。这里就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乌托邦社区,彻底贯彻“劳动、问学、自治”的立校原则。深泉的学生除了学习,每周至少要花20个小时做农活,所有学生都是社区中的一分子,学生不仅要完成高强度的学业,而且要承担自己在社区中的职责。

黄中阳便把深泉学院的这种做法融入到了特优生的项目之中。L同学在前些日子,就刚刚完成了他16天的农场务农生活,同时还将他在农活中收集到的动物自然肥料分享给了其他特优生学子,用于一个农作物项目。整个活动周期几乎完全摒弃了功利性,而是立足于学生的自我感受,学生们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接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心灵的奇旅”与“落地的实践”的完美结合。

同理,在巴米扬大佛文化主题项目中,特优生教师带领学生创建了公益性质的公众号,并为之设计了一次线上展览。学生们从历史、艺术、宗教、社会等不同维度完整介绍了巴米扬大佛的有关情况,在提醒人们记住历史的同时,也产出了高质量的项目成果。


巴米扬大佛文化主题项目

而在云南傣族织锦项目中,特优生学子在西双版纳亲身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文化,不仅开阔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视野,还协助非遗传承人利用互联网做好织锦产品的宣传推广。


特优生学员(中)参与傣族织锦项目

在公益且充满人文关怀的项目历练中,特优生学子行走天下,用脚步丈量世界,以实践提升能力,在收获中感悟成长,在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思辨和参与中,构建了全方位的基本素养和必要技能,也在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从特优生走出的学子,不仅可以更加顺利地实现海外留学的目标,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埋下了一笔“隐形的宝藏”

“我希望从特优生走出的学生里,能诞生一位‘中国的埃隆·马斯克’。”这是黄中阳对学生们殷切的期望。如今,一批又一批当年的特优生学子纷纷成长为不同领域的专家,正在脚踏实地地影响世界;正在努力拼搏的特优生学子,一个个眼中充满了希望,行动充满了干劲。

我们应该对这些中国孩子的未来满怀期待,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下一个郑钦文与周冠宇”正在脱颖而出,即将在属于他们的世界里大放光彩。

来源:《留学》杂志总第259期

编辑:李嘉祺

统筹:刘洁

终审:姜乃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