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欺人人欺天,荒丘土墓掩沉冤。墓中不是碑上人,阎罗不识肖淑安。”这是戏文《欺天碑》中的一句台词,同情潘汉年夫妇的遭遇。

潘汉年,是一位杰出的红色特工。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和隐蔽性,他的身上有太多的历史谜团。

情报工作者,介于黑白之间,处于善恶之内,难以安全落地,潘汉年就是不幸者之一。



1955年4月3日,北京饭店301房间。作为中共上海市代表团负责人之一的潘汉年(兼任上海市副市长),在刚出席中共在北京的全国代表会议后,便被指控为“内奸”而遭到逮捕。

据说,下此命令的正是毛主席本人,那么潘汉年究竟干了什么,竟然会让毛主席对他如此愤怒呢?



潘汉年其人

新世纪出生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潘汉年。殊不知,潘汉年在情报战线上的贡献,绝对不亚于李克农。

1906年1月12日,潘汉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县陆平村,自幼在父亲的私塾里读“四书五经”。

大学毕业后,潘汉年到宜兴县励进社小学任教。闲暇时,他还参加进步文学团体《宜兴评论》举办的活动。



潘汉年初露锋芒是依靠诗作,偶尔还写些评论文章。引起关注之后,潘汉年便于1925年前往上海,进入中华书局工作。“五卅”惨案爆发后,尚为一个热血青年的潘汉年加入了中共。

那时,国共双方还很亲密无间,在国民革命军郭沫若的带领下,潘汉年得以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的职务。



1929年,国共分道扬镳。为了抢占舆论高地,潘汉年和鲁迅、冯雪峰、夏衍等人联名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因为潘汉年拥有政治身份,便被推举为第一任党团书记。

一年之后的五月,潘汉年调到中央特科,担任第二科科长,负责情报、侦查、反间谍工作。多说一句,当时黄埔优秀毕业生陈赓也仅仅是一个科长,负责具体的行动。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全会在上海召开。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强力的支持下,中央形成了王明、博古的决策集团。

博古非常信任潘汉年,推荐潘汉年做王明的宣传工作助手。另外,1月底,潘汉年还担任了江苏省委宣传部长。

从此,潘汉年从一个特科科长进入了中央高层,这是潘汉年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身份、职务的提高,更在于潘汉年选择了“留苏派”,站好了队伍。

可惜的是没过几个月,现实就给了“留苏派”一个迎头痛击。4月份,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6月份,向忠发也被捕。中央机关和主要领导干部迅速转移、撤离上海。

王明、周恩来在离开之前,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在上海成立了临时政治局,由博古全权负责。



谁来接替顾顺章,承担特科的任务?是摆在博古案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潘汉年的实际表现看,他忠实执行了党交代的工作,是最好的人选。

另外,1925年,在无锡筹备开孙中山先生追悼大会的过程中,博古亲眼目睹了潘汉年负责保卫工作的过细能力。

于是潘汉年接受了博古的提拔,离开了宣传系统,转入了隐蔽战线。



1931年6月初,中央重新建立了特科机构,由陈云、康生、潘汉年三人领导。也正是这一时期,陈云才结识了潘汉年,也就有了几十年后力主平反冤案的倡议。可见,人类社会的万般事情都有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特科的具体任务有很多,包括:保护中央机关的安全;收集掌握情报;镇压叛徒、营救被捕同志;建立秘密联系网络等等。

下属机构设有四个科层机构:第一科负责总务、财政、交通以及营救、安抚等工作;第二科负责情报、侦察、反间谍;第三科负责镇压罪行严重的叛徒、奸细和特务,故而又叫“行动科”;第四科负责电讯联络工作。

潘汉年负责的就是第二科,玩的就是脑子,耍的就是心机。



从1931年-1932年,正是党内多事之秋、危难之际。潘汉年在最艰难的时期,担起了领导重任,充分展示了精明干练、智勇兼备的能力,以过人的胆略和气魄,重建了情报网络。

同时, 潘汉年还利用早年结识的左翼作家人脉,调集了一批社会精英分子为党工作,对革命的胜利有巨大的功劳。



2年以后,上海的处境越发险恶,潘汉年便抵达了瑞金。临走之前,王明还和博古约定,只认潘汉年为中间联络人。

王明还说:“只有他来莫斯科,说的话才代表你的意思,别人我都不信。”



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央有意派他同福建的十九路军和广东的陈济棠秘密谈判,但未能成功。长征期间,中央决定派陈云、潘汉年两人向共产国际禀告遵义会议的情况。

博古说:“我准备交出权力。这不仅仅是几个印章、文件的事,而是希望共产国际能承认遵义会议的结果,这个事情只能交给你去办……你和陈云分开走,前往莫斯科,以你的意见为主。”



不过潘汉年回国以后,不知道是搭错了哪根筋,迟迟不到延安,也不向中央带回新编的电讯联络密码本。

毛主席还对周恩来说:“潘汉年这个人不知轻重,这么重要的密码本放在脑子九个月,不积极返回陕北,却去办‘国共和谈’,让我们在这里等,这样的人不可信用。”



直到1936年8月10日,才向延安方面汇报了共产国际“放弃了抗日反蒋”的口号。

当然,那时中共处境危难,无暇顾及潘汉年个人迟迟不归的错误,就放在了一边。随后的“西安事变”中,潘汉年还作为秘密代表,同国民党的邓文仪进行了秘密会谈。

之后,潘汉年相继在情报战线上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因为一件事,却导致了他遭到了秘密逮捕。



秘密会见汪精卫

潘汉年的被捕,一开始是绝密事件,连公安部长罗瑞卿都始料未及。

1956年4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了潘汉年,专门说道:“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



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又一次提到了潘汉年,说:“有个潘汉年……是一个CC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但我们没有杀他……像这样的人,只要杀一个,类似的都得杀。”

短短的两次讲话,内含十个“杀”字,足以彰显毛主席对潘汉年非常愤怒。



抓捕潘汉年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认为他是潜伏的国民党,二是潘汉年秘密会见了汪精卫。

第一个原因,大概率是空穴来风,没有直接表明潘汉年曾为国民党效力。第二个则是发生的事实。



1939年春,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央为了提高决策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决定加强情报的搜集工作。

于是,潘汉年在华南情报分局本部建立了一个核心情报班子,有一整套的交通、电讯、情报网络。



9月份,潘汉年在上海秘密会见了李士群。李士群原是中共党员,叛变后投靠了日本人,成了大汉奸,成了国民党重点打击的对象。为了留后路,李士群才会联络潘汉年,希望进行合作。

本来潘汉年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日本扫荡的情报,但李士群却闭口不谈,转而说:“汪先生心情不好,打算搞议会政治。听说你来了,很高兴,想和你谈一谈。”



据说潘汉年本不想见,即便要见,也要获得华中局书记饶漱石的批准。不知道是时间紧迫,还是怎的,在中间人胡均鹤的诱惑下,以半激将、半挟持的方式,带着潘汉年见到了汪精卫。

这中间的是非曲直,难以论说,谁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至于谈的内容,更是无人知晓。



回到根据地,正值整风运动。潘汉年担心授人以柄,就没说会见汪精卫这件事。1945年初,潘汉年到延安参加“七大”。毛主席专门找到潘汉年,问道:“小开,你有什么要汇报的吗?”

胆小的潘汉年仍旧没说。毛泽东见状,还说:“你的工作,中央是了解的。外面的谣传我们并不相信……”。



2月23日,完全相信潘汉年的毛泽东还签发了一份电报,说:“潘汉年没见过汪精卫,是敌方造谣污蔑,勿听信谣言,中敌人奸计。”

电报署名不仅有毛泽东,还有刘少奇、康生。“七大”过后,潘汉年又远离中央,长期奔忙于情报和统战工作,此事也就被耽搁了下来。



毛泽东亲自辟谣,却遭到了背叛,换谁都会愤怒。且汪精卫这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一旦和他扯上任何关系,都会有损于组织的形象。仅就这一条,就可以认定潘汉年对党不忠诚、不老实。

抗战胜利后,李士群成了一抔黄土,中间联络人胡均鹤反倒成了“76号”的负责人。

抗战结束后,胡均鹤被判处了10年徒刑。3年之后,胡均鹤又被国民党重新启用,指定他为南京潜伏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然而,胡均鹤不想在替国民党卖命,派人和香港的潘汉年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意投奔解放区。上海解放后,胡均鹤跟随华东情报部,进入了上海。

50年代,上海市公安局负责人杨帆在得到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的批准,准许胡均鹤作为咨询机构人员。

受到了重用,胡均鹤主动提供了一份“中统和军统人员表”,这为上海解放初期“反特”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54年秋天,因受到杨帆的牵连,胡均鹤被定性为“潜伏特务”。次年3月,毛泽东敦促历史上有问题的要主动坦白。

站在潘汉年的角度,杨帆是自己的下属,胡均鹤,自己和他有说不清的关系。如今,毛主席又旁敲侧击,那一时期的潘汉年肯定是度日如年,惴惴不安。



苦思冥想了十几天,潘汉年还是决定向中央坦白。4月1日夜间,潘汉年找到了陈毅,交代了当年私会汪精卫一事。

次日,陈毅急忙向毛泽东报告。时隔19年,毛泽东第二次对潘汉年下了评语:“此人不能信用。”

随即,趁着潘汉年开会之际,进行了秘密逮捕。



陈毅还交代上海的有关同志,说:“如果有人问起潘副市长,就说他有任务,出国考察了。”

潘汉年是被捕了,但毛主席说到做到,没有处决他。1963年1月9日,最高法院开庭,审理了潘汉年一案,判处了他有期徒刑15年。

一个月后,潘汉年被假释出狱,和妻子董慧安置在北京的团河农场,每个月有200元的生活费,还定时有肉、蛋供应。



虽然潘汉年的头上戴有“反革命”的帽子,在农场仍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天地,还可以进城探亲访友。只是潘汉年不知道毛泽东对他做了亲自批示:再不启用他。潘汉年还向组织申请区香港继续工作,这未免有点太天真了。



直到改革开放后,陈云力主要对潘汉年进行平反。1982年,李克农主持了此事,经过甄别,纠正了此案,为潘汉年恢复了名誉。可惜的是,他因肝病,于1977年离世了。



结语:

围绕在潘汉年的身上有太多的谜团,牵扯的各方势力也是不尽相同,包括日本人、汪伪政府、国民党、苏联共产国际、王明,甚至还有匿名信事件,他也有份。

另外,可能导致潘汉年覆灭的不仅仅有组织因素,还包括建国初期的权力斗争因素,这些问题,仅靠三言两语,很难说清。

行走在黑白之间的潘汉年自己虽然入狱22年,遭到了很多的磨难,但他自己也有很大的问题。本就是中共党员的潘汉年,一点纪律意识、组织原则都没有,这才会有日后的结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