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一词高频出现,凸显了云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连日来,代表和委员围绕报告内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其中不少与“建设”相关。

报告摘录

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

建设“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培育具有云南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补充耕地13.5万亩

加快国高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沿边高速公路和铁路、普通国道、水运枢纽等项目建设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

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绿电+智算”,推进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和国际数据交易所建设

加快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和边境新村建设

加快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

香格里拉旅游发展迎来大机遇

省人大代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委副书记、市长巨燕冬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培育具有云南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这不仅是对迪庆州发展文旅产业的充分肯定,更是着眼于未来发展,对文旅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香格里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户外运动赛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格里拉凭借其高原、山地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能够开发出富有挑战性的户外运动线路,如徒步、登山、骑行等项目。同时,这些赛事不仅能吸引户外运动爱好者,还能融合地方特色文化、民族风情和科考研学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在赛事品牌建设方面,香格里拉不仅要关注赛事的内容创新,还需要优化赛事的业态。通过融合文化体验、深度游、探险体验以及科考研学等多元化元素,打造系统化的旅游赛事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赛事活动,将助力形成与“大香格里拉”地域特色相契合的旅游品牌。

最后,提升赛事服务质量也是关键。通过不断完善服务和创新赛事内容,香格里拉有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户外运动和文化体验集聚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

让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服务经济发展

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方便沿线群众出行,而且对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红河州元蔓高速(红河段)、建(个)元高速先后建成通车。省人大代表,红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杨世红在平时的调研中注意到,两条高速建成之后,车辆通行效率一直不高。

“以小型车为例,从红河县收费站到蒙自南收费站,全程129公里,需要支付124元的过路费,ETC优惠之后也要117元。”杨世红分析,除了收费较高之外,限速等原因导致高速公路与二级路的耗时差距不大,没有体现出高速路快捷的优势。“这段路按照限速标准行驶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但走二级路也只需要两个半小时。”

杨世红建议,相关部门根据《云南省优化高速公路限速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参考周边高速公路的限速标准,再结合元蔓高速和建(个)元高速的实际路况、车流量等因素,适当提高两条高速的限速标准并降低收费,逐步提高两条高速的通行效率,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希望能够实现‘在农田的时候,想用水时有水,想走路时有路’的目标,为农民创造更加便利的生产条件。”省人大代表、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坝保村党委书记马文翠说。

马文翠认为,修建田间主干道、支道和生产路,形成便捷的田间道路网络是关键一步,这能够提高农民、农业机械的通行能力和作业效率,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农业物资的配送,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农田进行平整,合理划分田块,使田块形状规整,这样不仅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和灌溉排水,而且通过土地平整还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设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包括渠道、管道等,确保农田能够及时灌溉和有效排水,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修建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既能方便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又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马文翠还强调,要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质量,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

乡村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云南作为丰富的文化宝库,保留着大量原汁原味的乡村传统文化。

民盟云南省委关于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的集体提案中建议,推动乡村博物馆建设:建立乡村博物馆规范化建设标准,提出乡村博物馆标准化公共服务要求,打造“乡土味”和“高品质”兼具,具有浓烈乡土文化气息,实现文化惠民、传承文明的乡情记忆场馆。把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新突破。

在数字手段的利用方面,依托县市级博物馆数字平台,构建“乡村资源数据库”,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让分散的乡村文化、历史资源以数字化形式集中展示、保存和运用,多角度地呈现乡情村史,增添乡村博物馆的魅力和吸引力,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感。

推动腾冲科学家论坛不断走向深入

省人大代表,腾冲市委副书记、市长杨艳龙说,3年来,腾冲科学家论坛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招商引资项目780个,协议投资1900亿元,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论坛已逐渐成为具有云南特色的“科技达沃斯”。

下一步,将从3个方面推动腾冲科学家论坛不断走向深入。

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科研团队、高校、企业的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吸引和支持全球创新要素落地云南、落地保山。促进国内跨区域协同合作,鼓励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论坛组织,树立品牌意识。借鉴“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好的做法和经验,树立“全民、全域、全季、全时空”办会新思路,营造浓厚科技氛围。坚持“请进来”推动落地、“走出去”扩大影响。进一步完善办会机制,优化资源转化机制,完善市场化合作机制。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建立健全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跟踪服务体系,把协议落实好,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转化率。加强科技金融支持,进一步发挥腾冲科学家论坛发展基金等金融工具的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扩大基金规模,优化投资策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孙琴霞 朱婉琪 张田睿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