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张干老先生心里一直有种不安的感觉,总觉得好像要出什么事。

果不其然,那天下午,一辆小轿车开到他家门口,几个穿着体面、看起来像干部的人从车上下来,直接朝他家走去。



看到这一幕,本来就身体虚弱的张干老先生一下子觉得头晕目眩,双腿也开始忍不住地发抖。他费了好大的劲,才勉强扶着桌子站稳,愣愣地看着那些走进屋子里的人。

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张干到底是谁?为什么有人来访,他会这么紧张?

其实,张干老先生可不是一般人。他和毛主席有一段特殊的往事。早在毛主席在湖南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张干就是那里的校长。那时候,他还曾想过要把毛主席的学籍给开除掉呢。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这个消息一出来,社会上立刻热闹起来,大家都在猜测毛泽东会不会去重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干老先生一时冲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劝他“千万别太固执”。

张干老先生以前用自己一辈子的积蓄买了几亩薄田,打算晚年能有点依靠。可后来土地改革的时候,就因为这几亩地,他被划成了地主成分。当他知道当年他想开除的学生毛泽东成了新中国的领导人后,心里就特别复杂,总是担心毛泽东会因为过去的事对他不好。

张干看到工作人员从车上搬下一袋袋粮食往家里送,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没过多久,工作人员把一封毛泽东亲笔写的信交到他手里。张干赶紧打开信,读到毛泽东真诚的问候和关心,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张干心里一直担心毛泽东会因为过去的事对他不好,没想到毛泽东不仅没有追究,还听说他生活有困难,专门送来了粮食和问候。这种宽容和大度,让张干特别感动。

还有一次,毛泽东在中南海宴请过去的老师,特意给张干先生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张干感受到了伟人的气度和风范,心里更是感慨万分。



毛泽东的这封手札是通过三张图片展示的,咱们先看看第一张图片。里面的字大小不一样,布局也很有意思。大字和小字搭配得很巧妙,看起来特别有对比感。笔画有长有短,线条有粗有细,这些细节让整幅字显得很有艺术感,特别吸引人。

再看第二张图片,里面的字给人的感觉就很平和。字和字之间,有的地方紧凑,有的地方宽松,这种平衡感让每个字都显得很生动。特别是“尚望收纳”这四个字,写得又灵动又飘逸,但又很稳重。“收”字写得小小的,而“纳”字的连笔处理,不仅让作品有了空间感,还让整体布局看起来疏密有致,特别和谐。



在第三张图片里,字的大小变化很明显,尤其是“幸”字的最后一笔长竖,特别醒目。这一笔不仅拉长了整个字的气势,还让人看了之后感觉特别舒畅,好像心里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再看信的落款,“毛泽东”三个字的写法很特别。和其他作品里“东”字偏在一边的签名不同,这里三个字排得很整齐,都在一条直线上,看起来特别对称,给人一种很和谐的感觉。

落款里的那些小字也写得特别用心,整体看起来流畅又有活力,每一笔都透着书法的精气神,让人感受到那种笔墨间灵动的美。

毛泽东写给张干先生的这封信,不仅书法好看,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真情。看完之后,心里还会一直回味,仿佛能透过字迹看到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