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一年一度寒假近视手术高峰期。而就在此时,著名SCI期刊、国际屈光外科学会官方期刊《屈光手术杂志》(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2025新年第一期刊发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屈光手术团队的论文《不同方位放置V4c Toric人工晶状体的术后旋转稳定性和临床结果》。论文回顾性研究了该团队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中,晶体斜向放置和水平放置的术后旋转稳定性和效果,为晶体(TICL)植入矫正近视合并散光提供了新思路。
拱高:晶体植入近视手术的“两难”平衡
我国是世界第一近视人口大国,近视人群约7亿,选择手术矫正近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据论文第一作者成都爱迪眼科医院屈光专科主任杨雨昆介绍,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ICL晶体植入矫正视力,T-ICL晶体植入术更是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矫正近视的不二手段。
晶体植入类的近视手术,术后拱高是手术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个数据既太大会使眼压升高、损伤内皮;太小可能诱发白内障。因此,如何更具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以求术后合理的拱高一直是所有手术医生的追求目标。
创新:晶体斜向放置与水平放置的稳定性无差异
据了解,成都爱迪眼科医院每年开展近视手术上万例,该医院屈光手术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业务院长姚晓明教授和杨雨昆主任的带领下,于两年前开始对临床和全球相关文献展开了深入研究。
“虽然手术中植入的人工晶体尺寸有限,但是,通过调整晶体放置的角度来调整拱高,就能使更多患者可以接受该术式。”然而问题在于,调整晶体的角度是否能够保证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和矫正效果呢?杨雨昆表示,这是他们研究的核心。
既往绝大部分手术医生在做T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时会让人工晶体的长轴保持在水平方向±22.5°的范围内,以求保持晶体眼内稳定性。但由于人工晶体边缘本身就被安放眼内潜在腔隙-睫状沟这一由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构建不光滑的“卡槽”中,不易发生位移;且没有研究表明睫状肌在不同方位有无不同张力。因此,通过调整人工晶体放置角度来调整拱高,是一项可行的技术创新。
SCI:该项研究在拱高和晶体稳定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理论确立后,该研究团队对近两年在成都爱迪眼科医院接受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的403只眼睛进行了临床数据比较:发现263只晶体长轴按水平方向±22.5°以内放置的术眼,同140只放置角度大于±22.5°的术眼相比,其术后视力、眼压、稳定性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数据显示,将T-ICL晶体长轴放置在不同方位经线上,不仅能够维持晶体的稳定性,同时,能够调节拱高至合理范围提升手术安全性。
2025年新年第一期《屈光手术杂志》刊发了该团队的研究论文。据了解,《屈光手术杂志》是一本专注于眼科领域中屈光手术及相关研究的国际著名期刊,是美国眼科学会合作伙伴国际屈光手术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屈光手术杂志》认为,采用不同角度进行晶体植入这一创新成果,在兼顾合理拱高和晶体稳定性之间形成了新的平衡,在提高T-ICL晶体植入近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拓展了手术的使用范围,让全球更多近视合并散光的患者享受到科技带来清晰视界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