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4位省十四届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围绕云南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省人大代表、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耿国平:立足口岸,开展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云南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口岸是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因为工作需要,我第一次从公路口岸出境到老挝,发现通关速度非常慢,出境检验花了95分钟。铁路口岸也因为中国磨憨站与老挝磨丁站‘两地两检’的模式,让旅客短时间内携带随行物品‘两上两下’,体验感不佳。”耿国平说。
注意到通关便利度不佳后,耿国平多次实地调研,与多名长期频繁往返于中老边境的外贸商人、游客、在外工作人员、货运司机、旅游团队领队和导游等人员深入交流后,提出了《关于尽快实现磨憨口岸“一地两检”,加快云南口岸经济建设的建议》,这份建议也被列为省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一地两检”这一事项又在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省代表团全团建议中提出,得到外交部等5部委的高度重视并得以办理。
“我所提建议,在中老双方外交、海关、边检等部门多方努力下得以很好地办理。尤其是公路口岸中,人货通关的时间大大缩短,人员通关速度已经提升至目前的15分钟左右。铁路口岸方面,‘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相关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耿国平说,云南口岸经济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广阔,按照国家促进互联互通、创新口岸管理模式、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促进海上运输通道建设的规划,口岸的各个管理部门还应该做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他建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重点,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省人大代表、河口县县长邓瑞:依托园区,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
河口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拥有铁路口岸、公路口岸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沿边产业园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开发开放平台。作为全国先行启动建设的7个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之一,河口县按照“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思路,统筹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沿边产业园河口片区建设。2024年进出口货值达250亿元,同比增长近52%。口岸出入境人数达57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0%。
在邓瑞看来,这样的成效离不开高水平的改革创新。目前,147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已经全部在河口落地实施。“一箱到底”“一车到底”两种运输模式和跨境公路、铁路、集装箱换装“三种直达”模式的成功运行,让口岸的货运通关时长压缩60%以上。通过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截至去年,园区共拥有市场经营主体17000余户。多家龙头企业的入驻,让园区消费电子零部件、轻纺加工、东盟特色商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去年,园区还突破性地和越南老街省实现了跨境联合招商,年内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2户。
邓瑞表示,下一步,园区将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将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锚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的目标砥砺奋进。
省人大代表、怒江州泸水市融媒体中心主任胡陈兰:利用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被学术界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这里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四山夹三江”的独特景观,具有独一无二的野水资源。随着生态护林员政策的实施,怒江州一共有3.3万名生态护林员投入一线,守护着祖国西南边陲这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胡陈兰介绍,近年来怒江州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了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的发展思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目前,怒江州已种植林下草果111.45万亩,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主产区,2024年草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1.8亿元,带动了16.5万群众增收。此外,怒江州还大力发展咖啡种植,目前已种植咖啡3万亩,其中精品咖啡2万亩,咖啡产值达到2亿元。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怒江州还大力发展户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品牌,已经连续8年成功举办了皮划艇野水漂流赛事,探索推广了一批覆盖“山、水、陆、空”的户外运动项目,如攀岩、动力伞、山地自行车、翼装飞行等。
省人大代表、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昭沛:发挥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的高频词。在王昭沛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通过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改变生产方式、优化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经济持续、高效、绿色发展的一种生产力形态。
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王昭沛所在的企业广泛吸纳和培养人才,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紧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构建了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自上市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投入已经超过11亿元。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640余项,累计授权专利120余项。
“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堵点、卡点。”王昭沛说,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难以预测和控制。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调整采购和生产策略来应对成本变化。随着全球能源变革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需要持续的研发和创新投入,以突破技术瓶颈。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性也会同步增多。
尽管如此,王昭沛仍然认为在技术创新、双碳政策、市场需求增长的共同驱动下,新能源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立足云南,我们新能源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长处,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持续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革新新质生产力量,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材料解决方案。”王昭沛说。
开屏新闻记者 孙琴霞 蓝灏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