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因TIKTOK要被美国限制的事情在中外网友中闹得沸沸扬扬,这也导致大批被称作网络"难民"的外国朋友,涌入了我国另一个在海外平台上架的应用"某红书"。
这让世界网友突破屏障,在互联网的连接下,成功会晤,并展开了一场针对双方的交流。
美国网友诚实且"破防",他们不仅真的发各种装备、军事基地坐标,还认识到了中美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而我国网友本来是打算看看外国生活的美好瞬间,却突然发现"外国的月亮并没有中国的圆"。
中美大对账
有一部分人在媒体的宣传下,或多或少的觉得,我国和美国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但由于防火墙的阻拦,加之一些网络"公知"的发言,让一些人对于美国的了解,始终处于朦胧且迷惑的状态。
美国民众也因为西方媒体的抹黑和污蔑,对我国的真实状况知之甚少。
而这次涌入大量的TiKTOk难民,彻底让两国人突破了界限,认识到了真实的超级大国的生活。
之前从一些润人的口中经常会听到,美国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等都很好,但真实的美国生活却恰恰相反。
就以吃饭为例,都说民以食为天,食物绝对是考验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我国因为有袁隆平等一众农学家的努力,早就实现吃饱饭,吃好饭的目标,但美国却还有很多人活在饥饿之中。
我们以为吃面包是饮食习惯,吃少量食物是为了健康,但这当中却不乏是没有钱购买食物。
有人表示,自己没有钱,所以昨天只吃一片面包,是在午餐吃的,晚上只喝一点汤。
而且食物非常贵,美国网友看到我国的蔬菜水果价格是震惊的。
甚至他们买菜也要分期付款,想要自己种菜也无法实现,据说是种子有问题。
除了吃,那么住也是一大项。
我们觉得房子非常贵,要背负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贷款,甚至终其一生只为了自己的房子和儿女的房子。
但美国人却羡慕我们拥有自己的房子,只要买下来就可以到死都住在里面。
因为他们即使买下房子,每年也要支付1%-3%的房产费,也就是一套50万美元的房子,买下后每年还要支付5000-15000美元。
我们的房子虽然也有年限控制,但足够我们后半生生活,且不会出现多收钱的情况。
还有教育和医疗。
一位美国女孩哭着说他们的学费非常昂贵,同样是法学生,我们正常的本科学校每年学费是几千元,折合美元是800美元左右。
但是美国的法学院学费是4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30万元。
另外,我们大学没有学费可以申请贷款,且贷款在学校期间是免除利息的,成绩优异申请奖学金,生活困难国家可以给予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这些奖金有的甚至高于学费。
反观美国的助学贷款好像高利贷,有人毕业十几年仍然无法偿还。
医疗也是一样的。
美国救护车一次的的费用在3000美元,如果要做手术,可能要倾家荡产。
都说"美国遍地是黄金"、"工作时间短"、"美国刷盘子都是富豪",这些话经常在网络中看到。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美国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每天要打四份工勉强维持生活,美国的打工人也并不轻松,每周工作八十多个小时。
美国的工资也很低,一对夫妇的可支配工资只有3000美元,其中房租就要支付1100美元,因为天气寒冷,电费还需要350美元。
还有一名女孩,她的工资是2700美元,房租和水电费要支付1800美元,只剩下900美元应付日常生活包括吃饭。
甚至有些美国人要靠"卖血"维持生计,有人一周要卖两次血,甚至有人因此患上艾滋病。
所以当屏障打破,美国的生活也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将同样不是文盲,能使用智能手机,做着社会最基础的工作的双方进行对比,美国的一些人生活,其实远不及我国民众。
而除了互相"对账",双方也有比较友好的交流互动。
友好交流
比如有人发出了自己的英语题目,将美国人作为免费的老师和参考答案。
贴心的是,美国网友给出答案后还提醒中国网友,不确定自己写的是否正确。
而当中外网友交流后发现,双方还存在着翻译导致的误会。
比如当美国网友抛出橄榄枝想要成为中国好朋友时,却难以理解网友的汉语回复。
原来我国网友回复的不是“好的”,也不是“可以”,而是一个字“处”,这可把美国网友整迷糊了。
当然,除了这些搞笑的还有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科普。
美国人通常不喝热水,他们只喝凉水,所以很好奇为什么国人要喝热水。
于是有人向他科普了抗美援朝,讲述了细菌战和美国的恶行,说明喝热水是东北人民和志愿军对抗细菌最简单,性价比最高的办法。
也有人在科普我国的民族服饰。
这些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因为韩国等国的冒领在国际上经常被误以为是其他的国家的。
甚至有些网友在找到规律后,开始喊话想看军事基地。
美国网友也毫不吝啬,军事基地的图片,军事基地的位置,还有美国航母的动力系统,统统给亮了出来。
先不说这些数据和内容真不真实,就说美国网友这豪爽的劲儿,那可比美国当局大气多了。
可没想到,中国网友还有王炸问题在后面等着。
有网友发帖子称,想要看美国的最新型轰炸机b21。
咱就是说,中国网友遇事是一点也不迷糊,任何时候都想着给祖国套取点有价值的信息。
希望这位网友能够得偿所愿,也感谢彼此,让大家拥有了地球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