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一个电影节策展人

这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很多次,在校期间做过一些策展的相关实践,也归纳了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专业知识储备、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分别能作用于策展初期的主题方向的确认、选片,中期与片方、场地对接,后期的展映执行、活动执行。

曾经认为具备这些素质、了解一个影展策划的大概流程,就能做好一个策展人。但事实上,在正式进入电影节展的筹备和工作后,我意识到,仅仅具备这些条件只能说是"能做策展",而不是"能做好策展"。

至于怎么才能“策一个好展”,目前初出茅庐、没有过多经验的我更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这篇“手记”也只是我作为一个策展新人的自我反思和感想,或许能为想要学习策展或者从事策展的朋友们提供一个视点。


专业知识储备和阅片量是最基础的能力要求 ,也是在日常生活和学校就能通过学习、阅读、观影积累的。对于电影史的掌握,既需要宽度,也需要深度。

例如,在某个历史节点上,世界范围内哪些国家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电影流派?哪些重要的导演开始了他们的导演生涯?诞生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电影理论?这些都是在以时间点为轴横向的需要考量和值得讨论的点。

而纵向的如这一历史节点上,政策、经济、社会对这个时期的电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是否受到了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影响?等等,经过这些思考,或许影展的主题也就逐渐明了起来。


阅片量会帮助发掘被忽视的影片,发现可能被低估的导演。以及更重要的也是最令人激动的——发现新的创作者和影片

一个电影节展最理想的选片策划需要同时呈现专业性和前瞻性,尽量平衡艺术与商业。在呈现了影史价值和专业性的同时,也发现、挖掘了新的导演,作为平台展示当下的创作风格和趋势很重要。

书本上的经验可能更多地帮助到策划专业性、具有影史价值的“回顾展”,而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电影“坐标轴”,其中观影量是建立个人的观影和评价体系的重要标准,也帮助判断当下电影的风向是什么,一个导演、一部影片是否有潜力等等。


在实际的节展工作中,这只是帮助你完成第一阶段。随后的影片邀约、活动策划等工作涉及整个节展流程的规划,同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沟通与协调事务。

简单概括来说策展人在流程上需要把控以下三个关键阶段:

前期:策展思路与框架搭建

在这个阶段,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确定影展的主题方向,制定初步片单,并设计活动框架。例如,如果主题聚焦于某一电影流派,就需要深入研究该流派的背景、代表作和影响力。策展人需要不断自我提问:这个主题有足够的吸引力吗?它是否能引发观众的兴趣与思考?


中期:活动策划与影片邀约

这一阶段的工作非常繁琐,包括与片方、场地、技术团队的沟通,以及活动的具体安排。不仅需要对接影片版权方,还要与导演、制片人、发行方保持紧密联系。

特别是在国际电影节展中,与国外片方或销售的交流尤为重要。这对策展人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包括文件翻译、合同阅读,以及口语能力。


后期:影展执行与反馈收集

影展落地阶段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包括排片、活动主持,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策展人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有条不紊地执行计划,还要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做出调整。

同时,影展结束后的反馈收集与总结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这些数据和意见将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宝贵参考。


除此之外还需要很多外部的信息加持以让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当下政策、电影市场的表现等。

其中了解收集其他电影节展相关的信息尤为重要:熟悉其他重要国内外电影节展的重要时间点如征片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电影节举办时间……再结合自己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工作期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无效沟通和琐碎的文件处理上,随着节展时间的临近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事务会越来越多,很多美好的愿景和原计划也可能会在这个阶段被打破,这时候可能更多的就需要培养自己的结果导向性思维和韧性。

因为从前期的策划到后期的执行,每个环节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常见的比如:多方原因导致片单的多次调整与筛选、活动场地与策划需求不匹配、字幕不对位等等。


策展人也是节展的工作人员之一,解决问题并保证节展顺利进行是首要任务。因为你至少需要对三方负责:片方、观众、团队

对于片方来说,节展是一个平台,他们需要自己的影片在这里获得曝光、口碑,这对影片之后的宣发策略和计划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想要在这里看到好的电影、获得好的观影体验,想要在这里体验到节展的“欢聚性”。确保节展的成功举办也是策展人和其他节展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目标。


所以在执行阶段遇到的所有问题都需要去解决,而不是情绪化地逃避 。这个问题是否能解决,应该怎样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需要妥协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受到最小程度的影响?

读研的时候课上沙丹老师常提“胸怀理想,面对现实”,而当现实真切到来的时候尽管已有准备但仍然会沮丧和难过。

但如上所说,保证节展能够顺利、成功地举办才是对团队、对片方、对观众更负责任的选择。


成长总是伴着“阵痛”,我很幸运能够进入一个年轻、有能力的团队。

身边的老师也帮助我许多,也谢谢沙丹老师的邀请,让我在写这篇手记的时候再次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也会尽力做得更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