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TikTok,那个曾让无数年轻人走红、改变命运的平台,在美国迎来了无法避免的风波。这一场由美国政府施压导致的关停事件,背后隐藏着美国社会的深层裂痕,尤其是对于普通创作者来说,这一切的代价,几乎无法承受。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于1月19日关停了TikTok的服务,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创作者们的强烈反应。在社交平台上,许多人含泪告别,这不仅是对一个平台的告别,更是对美国政府漠视普通民众生计的控诉。
查理·普斯在TikTok上传了一段45秒的视频,钢琴旁的他没有一句话,只是用《再见》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对平台的告别。这一幕并不是个例,埃米莉·塞恩、维多利亚·帕里斯等创作者也在视频中含泪诉说着自己的不满和无奈。塞恩在视频中痛斥政府,“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们了,因为你们就这样夺走了数百万人的收入和生计,谁会这么做?”她的声音代表了那些依靠平台为生的创作者的愤怒与焦虑。这些创作者并非单纯的娱乐从业者,他们的事业、生活甚至梦想,都与TikTok紧密相连。当政府做出这种决定时,他们的未来瞬间变得迷茫。
而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种无情的政策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恰恰是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对抗。TikTok关停的背后,不仅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还有美国政府对其民众利益的冷漠。美国政府对TikTok的封禁,背后实则是希望借此牵制中国科技巨头的影响力。然而,这场政治游戏却毫不犹豫地将无数普通美国人的生计扔在了街头。
TikTok的关停,几乎像一记重锤,打破了许多创作者的梦。维多利亚·帕里斯、歌手“Doechii”等人纷纷开始寻找替代平台。小红书,那个曾被视为“中国的Instagram”的平台,突然成为美国创作者们的新希望。小红书在美国创作者中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下载量的激增,令其迅速成为一个“避风港”。然而,这种选择背后的焦虑感依旧清晰可见。凯拉·墨菲便表示,她虽然不担心中国人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但她更担忧的是美国的医疗保障、经济等系统性问题。对于她们这些创作者来说,最痛苦的不是平台的变动,而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高压环境中的焦虑感。
这种状况的发生,远远超出了简单的社交平台封禁。TikTok的“生死”对于创作者们来说,就是生死线。在短短的数小时内,这些年轻人的事业、收入和未来全都被抛向了风中。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关停一个社交平台,却没有考虑到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多少人通过这个平台谋生,多少人因此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这种政策,打破的不仅是一个平台的服务,更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纽带。
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闭TikTok来解决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这样做会对普通创作者带来多大的伤害。更糟糕的是,政府的干预并非出于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持全球霸权和国际竞争的格局。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政府显然已无法把握住国内民众的真实需求,反而将他们的利益置于一边,随意对其生活产生影响。而这种无视民意的行为,必然激起更多的反抗与不满。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这种被迫告别的平台关停,是否为美国创作者们带来新的机遇?小红书的快速崛起,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这种选择的背后,不仅仅是平台技术的竞争,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和市场竞争。在政府的压制下,许多创作者开始选择逃离美国的“监管圈”,转向更加宽松的环境。这种变化,或许意味着美国在全球互联网行业中的领导地位将受到进一步挑战。
面对TikTok关停的风波,许多创作者并不单纯看待平台的“生死”,他们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美国社会的裂痕,在这一刻愈发明显。TikTok的关停,或许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政府对创作者的打压,越来越多的声音将被压制,越来越多的创新将受到遏制。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美国政府是否应当更加关注民众的利益,而非通过政治手段压制竞争对手?是否应当重新审视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保障普通民众的基本利益?
而对于那些在TikTok上找到了自己梦想的创作者来说,他们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无论TikTok是否恢复,政府的干预和控制,已经让他们对未来充满焦虑。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的关闭,而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威胁和对生活方式的挑衅。这场风波,注定不会平息,只有当美国政府真正开始倾听创作者的声音,才能解决这一局面。然而,正如许多人所说,改变的道路依然漫长,未来充满迷雾。
TikTok的恢复并不意味着一切的平静,它反映出的,是美国创作者在面临政策干预时的无奈与反抗,透露出的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创作者如何在政治压力中挣扎求生的故事。而这一切,仍然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