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06年感动中国的年度颁奖礼上,一位身着军装的男人成功获奖。

在灯光的照耀下,他的个人魅力更加显现。



只不过,无论他的身上释放了多么独特的气质,他都无法掩盖其中的一处缺陷——断掉的右手!

当主持人喊出自己的名字时,他下意识地起身,用左手庄重地向众人敬礼。

正如在部队那般反应,周围人都为之动容。



这位令人敬佩的独臂将军便是“丁晓兵”,他曾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了重要的战功。

那么,围绕丁晓兵的一生,他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一、不可多得的侦察兵

1965年9月,安徽合肥的一户军人家庭里诞下了一名男婴,这名“初来乍到”的男婴或许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也会走上先辈们的道路。

打出生时起,丁晓兵便听着爷爷和父亲的故事长大,后者往往会把个人在部队里的真实经历生动地关联其中,这让儿时的丁晓兵沉迷不已。

正是基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下,丁晓兵对部队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的军营生活埋下了根基。

1979年,当地的征兵处正火热地征兵中,年仅14岁的丁晓兵便兴致勃勃地前去报名,结果被相关人员以“年龄不符”为由拒绝了他,那是丁晓兵第一次参军的经历。

丁晓兵



1983年,18岁的丁晓兵再度来到了征兵处,这次参选成功地通过了。

从那以后,丁晓兵将要前往军营生活。

丁晓兵



在部队里,丁晓兵的身份是侦察兵,经过一年的短暂训练后,他的侦察技术快速地得到提高,其余军事技能也愈发地完备。

在训练中,他总是从容不迫地侦察敌军阵营,以简洁高效的方式完成上层的指令,几乎每次训练都受到了战友们的高度评价。

丁晓兵



在那段时间里,丁晓兵在侦查部的名气是愈发响亮的,人们都称之为“侦查之王”,他也成为了部队里不可多得的一名侦察兵。

二、割断伤臂,只为押回俘虏



1984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仍旧进行当中,丁晓兵便是参战的一员,此时,他正跟随大部队前往两山战役的事发地。

当时,来到现场的丁晓兵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中越双方每天倾泻的炮弹夺走了无数士兵和平民的性命。

打那时起,丁晓兵的内心多了几分敬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敬畏慢慢地演变为了麻木。



在一次伏击的任务中,丁晓兵严重地负伤了。

当时,丁晓兵和战友们正在一处隐蔽的地点埋伏着,他们得到消息,敌军将要途经不远处的一个小山沟,为此,他们需要把握机会打断敌军的进程。

经过了长时间的埋伏后,敌军果然出现了。

见状,老班长立即命令开火,大量炮弹顷刻落到了敌军的阵营当中。



短暂的炮轰过后,丁晓兵携同战友们前去打扫战场,几人发现并俘获了一名俘虏。

然而,正当他们押解俘虏折返的过程当中,新的敌军很快便发现了他们,那些敌军对他们展开了围剿。

丁晓兵和战友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加快撤退的脚步才能摆脱当下的困境。为此,他们一边压着越军俘虏,一边打掩护撤退。



在撤退的途中,丁晓兵被敌军的一颗手雷炸晕了,等他醒来后才发现,他的右手已经血肉模糊。

然而,此时已经容不得丁晓兵再慢悠悠地处理伤口,因为他一旁的越军俘虏正打算逃脱,他需要及时制止这一情况的发生。

忍着右手所带来的巨大伤痛,丁晓兵向着俘虏便飞扑过去,将对方扑倒后用左手死死控制着。

面对丁晓兵的全力扣押,越军俘虏反而没有太好的办法逃脱,等到其余战友都协同过来时,丁晓兵的压力才得以解开。

很快,丁晓兵一伙人再度加快了返程的脚步,在折返的途中,他们借着复杂多变的地形与敌人周旋着。

在长达4个小时里,他们都在与敌军斗智斗勇。

然而,无论他们再怎么深谙地形,但始终无法摆脱紧追不舍的敌军。



望着狗皮膏药一般的敌军,右手已经重伤的丁晓兵决定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选择拔出腰间的匕首,毅然决然地割去行动不便的右手,以此来配合战友们的撤退。

在此之前,战友们为了顾虑丁晓兵的右手伤势,有意地放缓了折返的步伐。

为了大局着想,丁晓兵才忍着剧痛割去了自己的右臂。

最终,丁晓兵和战友们成功地摆脱敌军,回到了既定的驻点。

在完成伏击的任务之余,他们也押回了一名敌军俘虏。

在赶到驻点的那一刻,丁晓兵悬挂的心终于落下了,因为失血过多的缘故,他顿时昏厥在现场,战友们也只能紧急地将他送到了野战医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救治后,丁晓兵成功地捡回了一条性命。

虽然生命危险已经逃脱,但丁晓兵的身体显然已经不健全了。望着一旁虚无的右臂,丁晓兵的眼眶里竟充满了泪水。

或许对于普通人而言,经此劫难后,他们会更加地珍惜生命和和平,但丁晓兵则不同,他向部队再次发出请求,时刻都为下一次的任务做准备。

倒不是丁晓兵不珍惜生命和和平,而是为了我党全面胜利的大局着想。



为了我军的自卫战胜利,即便身体不健全,丁晓兵仍旧无怨无悔,他始终都心怀我军、心怀祖国,为了胜利作斗争,为了胜利抛头颅洒热血。

三、独臂的战斗英雄,永远不向命运低头

虽然丁晓兵继续征战的欲望十分强盛,但我军领导显然不会同意他的请求。

在战场上,不到万不得已,部队一般不会把负伤的士兵推向前线,断臂的丁晓兵便是如此。

断掉的右臂虽然是身体的一大遗憾,但那也是他立下战功的最好证明。为了更好地配合部队的撤退和押解俘虏,他的牺牲显然是巨大的。

两山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为战士们开设表彰大会。

会上,丁晓兵不仅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赞扬,还得到了部队的升职指示。

自那以后,丁晓兵还在部队里获得了“独臂英雄”的美称。



战争结束后,我军对于受伤的士兵给予了多重照顾,为了方便丁晓兵的生活,部队打算将丁晓兵派到一个清闲的岗位就职。

然而,天生要强的丁晓兵却婉拒了这一安排。

他认为,自己虽然已经失去了右臂,但这并不会妨碍个人的工作。

为此,他坚决到基层锤炼自己。

1988年,他放弃了更好的待遇和岗位,转而来到了基层部队从事指导员的工作。



虽然身处基层部队,但丁晓兵时刻都牢记着我军的使命。

右臂的缺失或许会影响训练的质量,但这并不会影响他的训练决心,为了赶上进度,他比战友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本来,身体残缺的丁晓兵在训练中是十分吃亏的,系鞋带、戴背包和拧瓶盖等小事都难以施展,一旁的战友们往往会出于同情而出手相助,但要强的丁晓兵却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正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丁晓兵才不断地得到了锤炼,那些最初无法做到的小事,最终也可以通过单手完成了。

当然,训练的过程对于身体残缺的丁晓兵而言总是残酷的,跑步、射击和投弹等训练项目都给丁晓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他也因此而遍体鳞伤。



然而,对于当时的丁晓兵而言,再苦再累也及不上当年的战场经历,这点训练强度又算得了什么呢?

丁晓兵咬紧牙关,对待训练一事更加地认真、刻苦。

最终,他的努力也迎来了收获,在考核中,他在多个项目中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成绩之好甚至超过身体健全的一众战友。



在基层部队担任指导员的4年时间里,丁晓兵和他的连队屡次获得功绩。

2003年,此时的中国虽然暂时远离了战争的困扰,但无情的自然灾害却找上门来,当年7月,江浙一带发生了大洪灾,丁晓兵负责带队驰援。



在抗灾前线,丁晓兵不顾身体缺陷,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洪抢险的任务当中。

驰援了18天之后,丁晓兵和他的部下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任务,他本人也获得了上层的嘉奖。



2006年感动中国的年度颁奖礼上,屡次立下战功的丁晓兵成功地当选年度人物。

这位不向命运低头的独臂英雄,终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不断地向世人诠释着,什么叫做无所畏惧,什么叫做大爱无疆。

结语

尽管丁晓兵只能使用左手敬礼,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辉煌的个人经历。



从军多年以来,他上过战场,负过重伤,但这些伤痛都无法击垮其顽强的个人斗志,即便战争已经结束,但他仍将这种斗志保持到了训练和抗灾当中。

永远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终将绽放无垠的风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