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在成都
成都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站
也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们对成都感情很深
希望发挥自身桥梁作用
促进大湾区与成都科创资源
互促互惠”
“成都迎来多重战略的叠加机遇
作为投资机构
也希望在这片科创沃土上
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万象更新始于春
以创新为命题
一场跨越千里的交流
成了面对面的“零距离”
双向奔赴
互促互惠
1月13日至17日,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走进粤港澳大湾区。1月17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电子科技大学湾区校友企业家恳谈会举行。
活动上,成都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及产业园区,与中兴通讯、大族激光、优利德科技、上达电子等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56家电子科大湾区校友企业进行了深度沟通交流,精准对接资源,链接多元合作。成都高新区、成华区、温江区、双流区、新都区向校友企业推介了产业发展情况,抛出了共谋合作的“橄榄枝”。据不完全统计,现场达成合作意向近30个。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杜进有出席活动并致辞。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汤志伟,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教授范衠,深思实验室有关同志参加活动。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对成都经济社会及科技创新情况进行了推介。
此次活动在电子科大成都校友会和电子科大深圳校友会的积极支持下,促进了成都与湾区企业的交流与互惠。
跨越千里的产业联动
成都释放创新机遇
距离活动开始还有20多分钟,不少企业家代表已纷纷入场开启“嗨聊”模式,现场已然座无虚席。会场被充满成都特色的熊猫布置一新,时不时传出的几句标准四川话,让不少校友倍感亲切。
这是一个氛围满满、乡情浓浓、充满机遇的恳谈会。“今天的活动叫恳谈会,要的就是一个诚恳、真实,我们十分愿意敞开心扉,了解成都科技创新发展,期待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新的合作机遇。”这是恳谈会上不少参会企业代表共同的心声。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思实验室主任、深思有形(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思有形”)创始人杨军已经在成都找到机遇。
这位川籍科学家、企业家,2022年12月参加海科会,与成都结缘,最终决定回到家乡发展。“海科会举行的当天下午,成都市、区(市)县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就与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当天晚上我们基本就对合作‘一拍即合’,甚至基础合作框架都有了!”对于与成都的结缘,杨军记得很清楚,这样的“成都速度”“成都效率”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好,完全能够满足我们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的要求,我们在成都产学研教相关活动已全方位展开。”
深思有形在成都的发展证明杨军的选择没有错。“2024年3月,深思有形数字化智能化辊压工厂在成都市新都区投产。我们目前已拿到近2亿元的订单,还在洽谈更多的订单,包括长安、吉利等都是我们的客户,它们用的都是‘成都造’。”特别是去年成都开展“进解优促”“立园满园”行动,这给了企业更多的发展信心,杨军谈道:“我们所在的成都市新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我们提供了从基础设施到科技服务全方位的保障;借助政府、活动搭台,我们也正在与更多成都本地企业洽谈合作,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多好消息传来。”接下来,深思有形还计划将更多的产业化成果落地成都。
如今的成都,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那个“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更是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
现场,成都带来的机遇受到企业家们关注——科技资源加速聚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企业主体日益壮大,尤其是成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描绘了更美的发展蓝图,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而成都,将向更多大湾区企业抛出“橄榄枝”。
产业兴、人才盛、资本强
校友企业看好成都
随着会场上的交流不断深入,成都的新变化、新机遇,也吸引了众多电子科大校友的目光,他们在产业、人才、资金等方面纷纷对成都投下了“信任票”。
深圳梦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刘丹是90级电子科大本科生,毕业后在康佳集团、京东方、惠科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16年创立深圳梦派科技集团,主营消费电子、商用终端及显示等产品。
对于成都的科创环境,刘丹十分看好。“如今成都不仅是生活的天府之国,更是科技创业的天府之国。”刘丹表示,在科技产业方面,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排名居前;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集合了纵横、沃飞等知名企业;集成电路领域拥有多个晶圆厂,军工电子也名列前茅,电子科大校友相关上市公司超10家。
在谈及大湾区与成都协同发展时,刘丹表示:“大湾区原创企业虽多,但空间有限,成都产业发展空间大,企业移植过去将有更多发展机遇,成长空间也更为广阔。”
据刘丹介绍,梦派科技目前已经在成都设立子公司,年销售额已超千万。
看好成都发展的还有深圳市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雨,作为84级电子科大的老校友,其公司在特种行业的网络特种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芯片设计等前沿领域深耕细作。
“近年来我们在成都的投入持续加大,近 3、4年在实业和科技方面的增量投入已经超过10亿,仅去年芯片设计公司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
当被问及为何如此看重成都时,曾雨表示:“人才优势是关键,这里有众多高校,尤其是我们电子科大,为芯片设计这类需要耐心、稳定人才和长周期投入的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而这恰恰是科技竞争与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投资领域,广东长石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管理合伙人胡可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据胡可介绍,长石资本在2023年已与成都高新区策源资本成功合作,组建了10亿硬科技基金,首关3亿已顺利完成,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在四川长石基金组建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成都优秀的营商环境。关于成都投资项目,他回忆道:“早在4年前,四川兆强科技在参加大湾区校友会组织的路演时,就获得了电子科大深圳校友基金的投资。到了2024年,我们四川长石资本也入股其中,如今兆强科技已经扎根成都高新区,发展态势良好,已然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还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未来前景十分可观。”
关于未来投资方向,胡可分享道:“当前半导体设计企业上市较多,投资机会相对减少,我们正逐步转向半导体封装及更上游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装备领域,而成都在这些方面资源优势显著,我们有着强烈的意愿在此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相关产业资源在成都落地生根,进一步促进成都硬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成都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产业高地。”
成都⇆大湾区
在双向奔赴中实现互促互惠
一直以来,成都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不断拓展深入。2024年9月,成都市与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新一轮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围绕共建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在蓉转化、共同引育高端人才、共同促进校友企业来蓉兴业发展等9个方面深化合作,确定了24个重点合作事项。作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和创新人才的基地,电子科技大学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成为加快区域科创、产业合作的重要桥梁。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正是其中之一。
高研院致力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研究院,成立以来已承接大量国家重点项目,与大湾区众多企业携手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联合打造了50多个实验室和研究院,吸引了包括海外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在内的近300 位高水平人才加盟。据高研院执行院长汤志伟介绍,“我们全力打通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通道,依据成果特点与区域产业需求,精准推动成果在大湾区和成都的高效转化,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典范。并且,凭借大湾区8万电子科大校友在电子信息等专业领域与当地产业的高度契合优势,我们积极牵线搭桥,助力校友企业在成都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布局,进一步强化两地的科技经济联系。”
谈及大湾区、成都两地科技创新环境,汤志伟表示,“大湾区充满现代创新活力,成都包容且活力四射,对创业者和年轻人来说都能找到实现梦想的机会。”
“而且,成都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优势显著。首先,这里科技创新力量雄厚,多所高水平高校林立,众多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为成果落地筑牢了坚实的技术根基;而且,成都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瞩目,2100多万人口构成了庞大的消费市场,电子、装备制造等万亿级产业以及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成果转化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成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日臻完善,从概念验证中心到中试平台,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科创通、科创岛等线上线下平台协同发力,构建起了从成果孵化到产业化的畅通渠道,形成了完整高效的成果转化链条。”
被问及在蓉布局发展,汤志伟透露道,“当前,高研院已有多个科研团队在成都成功落地,以高柔性智能辊压成型装备为代表的很多项目正在逐步产业化,在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成果、人才、资本等科创要素加快交流互通,一场更为深度的产业合作正在两地间酝酿。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