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作家走进2013文化创客园,与读者欢聚一堂。


  深圳城区图。新华社发

  如果把深圳文学四十年取得的成果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深圳各个区的作协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最基层的作协组织,深圳市龙岗区作家协会(以下简称龙岗作协)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典型样本。近日,龙岗作协举办2022、2023、2024年度总结表彰联欢会,辖区会员文友一百多人欢聚一堂,以文叙友情、传经典、话未来,共迎新年。其所展现的文学活力与文化自觉正是文学光芒照亮人们生活的美好案例。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岗作协在人才队伍建设、文学作品创作、文化惠民等方面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作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文学创作结出丰硕成果。龙岗文学迅速崛起,成为深圳文学一支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文学综合实力跻身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活跃的文学方阵之一。以“文学名家讲坛”、《红棉》刊物、“红棉文学奖”等品牌设立为例,龙岗文学在人才集聚、作家培养、队伍建设上做出一系列自觉和努力。

  创办《龙岗文艺》《红棉》《园山》文学期刊 

  深圳市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文学博士于爱成一直关注龙岗作协的发展,他用“追光十余载,‘五个一’助力龙岗文学走出一条‘阳光路’”来形容近十年来龙岗文学的迅速崛起。所谓“五个一”指的是:一是建立起资助扶持原创精品的机制,使一批龙岗基层作家开始崭露头角;二是建立起集培训、研讨、展示、交流于一体的龙岗文学宣传推广机制;三是创办了高水平的文学期刊《龙岗文艺》《红棉》《园山》入选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内刊委员会理事单位;四是联合各方创办多项文学评奖和征文活动,吸引了大批写作爱好者参与;五是龙岗文联、作协联手创办富有特色的文学名家讲堂,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于爱成表示,在深圳的版图中,龙岗是“妥妥的”行政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但在深圳的文学版图中,龙岗是后发优势者。起码在2015年前,龙岗的文学面貌是不清晰的,“家底”也很是单薄的。彼时的龙岗文学,大抵是建区之初外来的几位体制内作家,包括刘中国、魏琦、温波、赖房千、文冰等。说起深圳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我们往往对宝安、福田、南山如数家珍,但对龙岗却不能立即拿出一份清单,感觉龙岗的文学面目很模糊。“如果说以‘文学名家讲坛’‘红棉文学奖’等品牌的设立作为一个分水岭,龙岗文学开始在人才集聚、作家培养、队伍建制上作出一系列自觉努力,开始涌现出来一批作家,那么尤其近10年来,龙岗文学的改变是巨大的、令人刮目相看的。”

  于爱成认为,龙岗已经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演进,已经进入了全市最活跃的作协行列。近年来,龙岗建立起资助扶持原创精品的机制,一批龙岗基层作家开始崭露头角。龙岗区级文学丛书已出到了第6辑(横岗文学丛书出到了3辑)、9套丛书,加上其他单位的资助出版,近百位作家的优秀作品得到了扶持,优秀人才和作品不断涌现。

  从区到街道持续资助出版文学丛书  

  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龙岗区作协主席虞宵的介绍也印证了于爱成的观察。在龙岗,从区一级到街道一级,都持续资助出版文学丛书。以2022年推出的“精彩龙岗30年&龙岗书写”龙岗文学精品集(丛书)为例,就有十位作家的作品经作协组织,得到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出版,这些作品集涵盖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儿童文学等体裁、10位获得资助出版的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主管、工程师、人事经理、企业内刊编辑、公司会计、教师、机关干部、文艺工作者等。他们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为梦想而奋斗、笔耕不辍的精神气质受到市民读者赞誉和追捧。

  再比如,2024年12月,龙岗区园山街道新时期首套文学作品丛书《园山文丛》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园山文丛》每卷近十五万字,汇集园山街道15位新老重点作者的精品佳作。该丛书涵盖散文随笔、短篇小说、文艺评论集等,如邓岚散文集《守护秋天》、蒋小平散文小说集《人间清欢》、李晃评论集《品诗录》、陈晓锋与杨钟合著的散文随笔集《晨钟暮鼓》以及李锦雄主编的银荷社区文学作品选《荷风雅韵》,共5本。丛书作者都是来自龙岗园山的诗人和作家,包括企业职员、人民教师、机关人员、杂志编辑、自由撰稿人等。

  南都记者了解到,园山街道目前集聚了文学爱好者100余人,迄今已出版文学作品集20余部。该街道自2017年12月创办文学内刊《园山》,努力挖掘、积极团结当地文学创作爱好者,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园山街道还先后邀请韩望喜、尹昌龙、丁力等名家到园山与市民、学生面对面交流,多次开展“园山本土作家进校园”活动,营造文学创作氛围,打造“文学小镇”。  

  一批优秀作家形成龙岗文学方阵  

  在于爱成看来,今天龙岗文学方阵已形成,一批优秀作家挺立文坛,龙岗文学的面貌已清晰可见。龙岗文学的“出圈”,是得力于龙岗始终秉承开放、活力、包容的宗旨,鼓励作家扎根人民、深入生活、书写时代。龙岗作协始终坚持挖掘、扶持新人,尽心服务会员,鼓励创作和干事创业的氛围。

  龙岗作协从2013年的60余名会员,到2024年近400名会员,有20余名中国作协会员、60余名省级会员,每年均有1至2人加入中国作协成为会员。作家会员在小说、散文非虚构、报告文学、诗歌、文艺评论、儿童文学、科幻文学方面颇有建树,当中一批文学新人、文学骨干,借助龙岗作协这个平台,迅速成长起来,出版、发表、获奖呈几何级增长,每年发表文学作品达上千件、出版书籍数十部、获奖一百多个。一批龙岗作家的作品得到龙岗区委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出版、举办研讨会等。

  提起龙岗的优秀作家,仅就出版有专著,并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作品的,就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丁力、央歌儿、张奇等;散文与非虚构的航月、徐扬生、李家淳等;诗歌的张型锋、阮雪芳、赖房千等,以及温聚勇、杨俊威、陈瑜丰等一批古诗词作者;文学评论的庄向阳、李云汉、梁卫平等;儿童文学的刘克勤、严爱慈、陈炳育等;科幻文学的李宇骏、庄千禾等;报告文学的梁卫平、东篱、杨点墨等。龙岗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气象万千的美丽景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批作家中出现的几个亮点:小说写作领域的一匹黑马张奇,连续在《清明》《当代》《北京文学》《作品》《中篇小说选刊》等名刊发表或被转载,并摘取“北京文学新人奖”等多个小说奖,引起业界关注;在全国多家核心文学期刊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并跻身排行榜的张夏,也斩获“广东有为文学奖”“莽原小说奖”“全国十大劳动者好书”等奖项。知名散文作家航月、李家淳、虞宵,为深圳拿下“广东鲁迅文艺奖”和广东省作协散文专项最高奖“广东有为文学奖九江龙散文奖”。知名诗人阮雪芳,则囊括“广东鲁迅文艺奖”“深圳十大佳著”等奖项……这样的龙岗文学独有现象,还有如丁力、央歌儿、张型锋等等,都是文学界的“佼佼者”。  

  建立多位一体文学宣传推广机制  

  梳理龙岗作协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建立起集培训、研讨、展示、交流于一体的文学宣传推广机制。建立全区首家街道级文学协会“横岗文学创作协会”,全市首家文学院“红棉文学院”,全区首家文学创作基地“2013文化创客园作协创作基地”,相继成立“诗歌专业委员会”“银荷诗社”“龙岗中学文学孵化基地”等各类文学组织,不定期开展采风、创作、研讨等雅俗共赏的文学活动。

  在文学阵地建设方面,龙岗也形成自己的方阵,创办期刊《龙岗文艺》《红棉》《园山》。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已立足于深圳优秀的文学内刊前列,搭建起发现、培养、扶持、激励本区作家乃至大湾区等全国各地作家的平台。《龙岗文艺》《红棉》入选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内刊委员会理事单位,还举办了多个特色鲜明的文学评奖和征文活动。

  为活跃文学创作,龙岗作协近年来举办了“我的社区故事”“龙岗河诗文”“园山诗文”“一封家书”等特色征文活动,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其中“红棉文学奖”系由区作协于2016年策划组织,并联合省市作协、区文联及横岗街道办共同举办的首个龙岗区官方文学赛事,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

  龙岗文联、作协联手创办富有特色的文学名家讲堂,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龙岗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了李敬泽、吴义勤、邱华栋等全国文学名家前来举办文学讲座。其中,中国作协2020年度网络文学盛典在龙岗举办,产生较大影响。

  龙岗不同街道、不同机构和单位,也逐渐形成了重视阅读、重视文学的风气,尤其是横岗、龙岗、园山等街道,读书写作、谈文论道、交流学习蔚然成风。

  再比如,在龙岗还聚集了一群特别的写作者——胡杨林艺术团,这是由尿毒症患者组成的艺术群体。八年来,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各类艺术文学活动,累计时间达1200小时。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并以自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写下了40余首诗歌组成的诗集《我们》。

  在第六届“红棉文学奖”颁奖典礼现场,“红棉文学奖”优秀诗歌奖颁给了胡杨林艺术团,从而呈现了一个文学与社会深度融合的美好图景,促进名家团队走进横岗开展大型公益活动,围绕胡杨林艺术团实际情况,从纪录片、摄影展、诗集创作、团歌、团徽,引进市图书馆流动站和公益书屋等开展公益服务,汇集各方智慧和资源,将胡杨林艺术团打造成为深圳正能量的社会团体典范。

  聚焦

  罗湖推出“莲塘诗群”

  在深圳的文学图景中,龙岗区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样本。其实深圳各区都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群体与创作特色,以及文学品牌活动。

  比如,罗湖区作协推出了有影响力的“南方叙事丛书”与“南方叙事文学讲堂”,近年来新南方写作成为国内文学界与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而罗湖倡导的“南方叙事”写作理念与实践,走在国内前列。“南方叙事丛书”今推出二辑,包括19位作家、诗人的专著。

  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申霞艳在南方系列丛书中读到了深圳的在地经验,作家一边生活、一边书写,是流动性的,是在不断地建构、重构、丰富的过程中,对全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都具有引领性。

  而品牌活动方面则有独树一帜的“自然城市:梧桐山诗歌节”与“网络文学与青春写作阅读沙龙”。目前“自然城市:梧桐山诗歌节”已举办两届,诗歌节通过名家创作采风、诗歌讲座、跨界文艺演出、现场对话以及诗歌朗诵会等,打造一个集创作、交流、展示于一体的深圳本土诗歌活动平台。诗歌节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届被广东省作协诗歌委员会评为“广东诗歌十件大事”之一。

  近年来,“网络文学”与“青春写作”都备受关注。罗湖是网络文学的起点与青春写作的原点,在作家队伍建设方面,罗湖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推出“莲塘诗群”这一深圳文学版图中的诗意部落。

  全景式展现基层作协活力

  再比如,福田区作协形成的文学评奖、文学研讨、人才推介体系,推出的“文学福田”出版(四批)工程是深圳文学近十年来的重要收获;宝安区作协的打工文学(劳动者文学)论坛及“劳动者好书”评选、影视剧本征集评奖等活动十分耀眼;南山区作协在小说、非虚构、科幻文学创作方面都很是突出;盐田区作协的青少年作家扶持、文学基层服务让人叫好;龙岗区作协的文学评奖、作家进基层、名家讲座,出版龙岗文学丛书(两辑),以及举办“红棉文学奖”7届;龙华区作协的文学内刊、文学评奖,出版龙华文学丛书;坪山区作协的主题文学征文、文学讲座;光明区作协与大鹏新区作协在生态文学方面的努力与扎实工作,一个持续出版《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丛书,一个举办“大鹏生态文学奖”4届。

  这些文学活动与创作群体汇聚在一起,才真正全景式展现深圳基层作协组织的活力,彰显出深圳文学的时代精神,谱写出深圳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