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勇无畏的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其中,上将陈奇涵的经历便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篇章。


1969 年 2 月,毛主席在审查九大的代表名单时,敏锐地发现有一位上将的名字未在其中。于是,毛主席直接批示,军委委员必须有他。并且在之后的委员选举上,毛主席还亲自向大家介绍了这位上将,强调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代表。

陈奇涵,这位来自江西的革命志士,早年在云南的讲武堂学习,后成为黄埔军校三期的学生队长,并于 1925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 年,陈奇涵担任革命军三军的参谋长,当时该军的军长由朱老总担任。在南昌起义之前,中央的许多重要批示都需经陈奇涵来破译,然而遗憾的是,南昌起义他却未能参加。


起义失败后,陈奇涵回到家乡投身于农民运动。1930 年,他来到红军部队任职,曾担任四方面军的参谋长。1932 年,红四与红十五军合并为红一军团,军团长由林彪担任,聂荣臻任政委,陈奇涵担任该军团的参谋长。由此可见,陈奇涵的资历深厚,他曾给三位元帅当过参谋长。

这里我们插入一个类似的历史案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元帅指挥的红三军团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遭遇了敌军的顽强抵抗。当时,黄克诚将军坚决反对一味强攻,提出了保存有生力量的建议。尽管这与当时的主流作战思路有所不同,但事后证明,黄克诚将军的谨慎和远见是正确的。这也说明了在革命战争中,将领们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立场,对于战斗的胜负和革命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陈奇涵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作战中,他不幸跌下悬崖,身负重伤,不得不离开部队治疗。病愈后,组织安排他去江西军区担任参谋长一职,当时陈毅是该军区的司令。在左倾思想主导苏区后,陈奇涵坚守真理,没有附和错误的思潮,即便在遭到威逼时,也毫不动摇,因此被撤职关押。幸得李富春出手相助,他才得以获释。而在红军长征时,左倾分子本想将陈奇涵留在苏区,但因他精通架桥技术,最终还是让他随部队一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陈奇涵肩负起保卫延安领导人安全的重任,担任过卫戍司令和防空司令,责任重大。1942 年,中央为陈奇涵洗清冤屈,撤销了 1932 年因左倾思想对他的错误批判和处分。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派陈奇涵去了东北。辽沈战役后,他成为东北军区的参谋长。四野南下作战时,陈奇涵回到了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江西,担任军区司令。1954 年,陈奇涵转到司法部门工作,担任军事法庭的庭长,1955 年又成为军事法院的院长。在这一年中央对全军进行授衔时,陈奇涵只给自己申报了中将,他认为革命已经胜利,军衔高低并不重要。

后来,由于陈奇涵身体欠佳,多次向中央提出辞职申请,希望有能力的年轻人接替,继续为国家做贡献。毛主席对陈奇涵一直记忆深刻,尤其是当初陈奇涵请毛主席吃饭的事情。1966 年,在天安门的城楼上,毛主席还同陈奇涵握手。1969 年,毛主席如此在意中央委员的名单中有没有陈奇涵的名字,正是因为他深知陈奇涵对革命的巨大贡献,认为其当选委员是理所当然。


陈奇涵将军的一生,是为了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让我们铭记他的功绩,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