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斌真正的实力终于开始显现了。



博士生的优势显而易见。

一开始,所有人都会把张彦斌跟常胜一起对比。

在花城派出所,张彦斌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差。

同事们觉得他不过只是会读书而已,虚有其表。

他在花城派出所处理的事情不仅惹得民众不开心,给所长也招致来了很多麻烦。

他处理每一件事情都上纲上线,弄巧成拙,不得民心。

刘所长和所里的其他人都不看好他。

但是顶头魏处长却一直很看好他。



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张彦斌是博士。

这个头衔就给派出所带来了很大的荣光。

基层民警,能干事的人很多,但是博士生很少,属于稀缺人才。

常胜刚刚被派去东寨驻站,张彦斌一句想要在基层锻炼一下,花城派出所副所长的位置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很多人都替常胜打抱不平,包括花城派出所的所长刘所。

可是实践证明,张彦斌身上的资源注定他要走得比常胜快。

一、只会低头干活的老黄牛

常胜就是那种人群中只会低头干活的老黄牛。

他扎根基层13年,在花城非常得人心。

真正地做到了把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



他的师傅孙二勇也是如此。

但是领导对他们的付出一无所知。

很简单,不会宣扬自己。

孙二勇在东寨驻站的时候,会记笔记,会修护铁路网,以自己的做事风格来服务于东寨的村民。

东寨的人都亲切地叫他孙公安。

他在东寨做了很多朴实的事情,但是没有获得过一次表彰。

东寨因为孙二勇和王喜柱,拿了三年的小红旗。

可见,孙二勇在驻站的时候,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的。

但是因为骨子里传统的谦逊,也受视野的局限,他没有把自己的管理方法汇总成文章,没法宣传。

常胜来到驻站时候,根本无所适从。

孙二勇的死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没有人做好成为下一位驻站民警的准备。

常胜也是一头雾水就来到了驻站。



但是他还是凭借着一股信念在东寨住了下来。

他在王冬雨的帮助下,与书记王喜柱联手,真正走进东寨村人的心里。

他感化赵广田,给自己找了一个得力助手。

同时他还赢得东寨村最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张跃进的首肯,这让他的驻站工作顺利了不少。

驻站以来,常胜付出了不少,也改变了东寨不少。

但是顶头上司并不知道。

他驻站的经验也没有记录下来。



最后还是多亏了张彦斌的走访。

二、张彦斌的眼界与格局

张彦斌成为副所长后,为了基层工作,他亲自到花城的各个驻站走访。

他和常胜一起在铁路线巡逻的时候,发现了护网的野刺槐。

野刺槐是赵广田和常胜去山上移植过来的。

由于铁路网警察被张莱西这样的破坏分子故意减掉,常胜一直补护栏网也不是个办法。

不仅是资金上的付出,还要耗费人力,而且起不到任何作用。



于是便想到了野刺槐。

在山区,这种野刺槐到处都是。由于这种东西很有韧劲,一旦种多了,长高了,它们团结起来,用斧头砍,都砍不断,非常适合在防护网周围种植。这样既能够绿化环境,有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常胜和赵广田便一颗颗移栽过来,每日浇水,盼望着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减轻工作量。

这就是常胜能够想到的了。

但是张彦斌听说后,想到的却是如何去告诉上级领导来推广此事。

这就是领导更看重张彦斌的原因。

常胜是利用野刺槐来修复护栏网的先例。

张彦斌想要向路局回报,来进行大面积推广,若是全线覆盖的话,既节省金属材料还可以增加防卫的密度,一举两得。



他准备马上就要搜材料写一篇论文,发表在《中国公安大学》学报,或者《山东警察学院》的学报,这都是核心期刊,不仅仅能够宣传花城,还能把此技术宣扬。

张彦斌是博士,他懂一篇论文的含金量,特别是这种作为先例而有所突破的观点。

这也看出,张彦斌的人脉有多广。

作为博士生,张彦斌在自己的领域有足够的影响力。

他不仅仅在公安大学有自己的人脉,在铁路系统也是如此。

“《中国铁路》《铁道建筑》我都熟。”

一篇论文,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知名度。



张彦斌找到魏处说起野刺槐事情时候,魏处一直把功劳往张彦斌身上靠。

魏处是希望张彦斌尽快发表关于野刺槐的论文的,一旦发表,是给他加业绩。

魏处非常会用人。

常胜能干活,因此在常胜带着刺槐来花城时候,魏处不断地表扬常胜,并且表达了领导对他的感谢。

可这也仅仅是口头表扬而已。

虽然事情是常胜做的,但是常胜缺乏理论知识,对于自己的发现无法形成系统的文字,更别说论文了。



体制内会写论文究竟多重要呢?

各地各单位都有自己不同的探索,针对某一现象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并能形成一套成熟可借鉴可推广的现成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项。

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以论文形式发表能够让领导们最快认识到某个人的能力。



张彦斌擅长的就是写论文,这种人最得领导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