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敢于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攻坚),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克难),敢于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情(创新)。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名师版

作者 | 乔利荣 特级教师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第一小学教师

谈及我的师傅,不由得想起那朵绽放的“小红花”,它给了我极大的影响,那意味着认可和鼓励。

如今,这朵“小红花”逐渐变成照耀我的一束光,指引我勇敢地朝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不断前行。

2014年暑假,我成为师傅工作室的一名成员,从而认识了师傅——葛余刚,他是全国模范教师、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第一次听师傅的课,他准备了一些小红花,当时我心里还纳闷: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课《植树问题》,学生不是低年级了,还需要小红花的奖励吗?

但听完课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奖励对象不分年龄,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被鼓励和被认可。课堂上,学生在师傅的鼓励下一个个上台大胆展示,师傅走心地点评每个学生,每一次都真诚地对学生说:“你真厉害,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在一朵朵小红花的奖励下,课堂氛围超级好,师生配合默契。一朵朵小红花就是赞扬,是一种信心和力量。听了这节课,我也想要奖励的小红花。此后,那朵绽放的“小红花”就烙在了我的心里。

“与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与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每一次工作室活动,师傅的这些“唠叨”总是一遍遍在我们耳边响起,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优秀的。当然,这种优秀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我认可,更是师傅赋予我们的一种力量。那时,我们都想获得师傅奖励的“小红花”。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要看他有谁指点。

师傅告诫我们: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经历两次成长,而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定是第二次成长。 他以自身的成长经历跟我们分享: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同伴的示范,靠模仿,靠经验的慢慢积累;在第二次成长中,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专家的指导,靠通过“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看问题的立场方法也有重大变化。

师傅要求我们勤奋刻苦,多寻找教育教学与教科研的最佳结合点,借助工作室的平台,让自己的第二次成长能够突飞猛进。师傅强调:每位成员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读书”,从自己喜欢的书读起;不仅要会“交流”,还要会“交锋”,通过设计“知识交流”讨论活动和“思想交锋”辩论活动,把每次参加学习获得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梳理出来,与大家交流,成员之间还要会相互交锋,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争辩中生发集体智慧的火花;不仅要会“分享”,还要会“共享”,设计“我心目中的名师”“我与名师同课异构”“我与名师面对面”等互动活动。

加入工作室以后,在我的第二次成长中,心中的那朵“小红花”慢慢绽放了,并开出鲜艳的花朵。

我是幸运的,3年后工作室考核结束后,师傅仍然没有停止对我们的引领和指导,我心中的那朵“小红花”也越开越艳。

“鸡蛋从外面打破只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才是成长。” 师傅经常用这句话激励我们要主动学习。在师傅的鼓励下,我们每位成员都成长得很快。我从一名市骨干教师,陆续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拔尖人才、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省特级教师。

因为师傅给予了许多机会,提供了许多平台,我内心的那朵“小红花”绽放得越来越红火。其间,师傅还不断提醒我:小乔啊,你平时不能太拼了,也要抽空兼顾儿子的学习,把孩子教育好才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正是师傅的提醒,我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忘关注儿子的学习。也许是我的那种拼劲,让儿子也拥有了妈妈那样的勇气,中考孩子顺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现在他已是高三学子了。如今,师傅还经常给我“念经”:儿子高三了,更要多陪伴、多鼓励。不知不觉, 我心中那朵盛开的“小红花”也在儿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它代表着梦想。 每获得一朵“小红花”,梦想就离现实更近一步。在“小红花”这束光的照射下,我和儿子始终相信: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也是风景,勇往直前,做最美的风景。

在师傅身上,我看到了那朵耀眼的“小红花”, 一直敢于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攻坚),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克难),敢于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情(创新)。

希望这朵“小红花”,也能奖励给每一个积极工作和生活的你。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