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还上这3000多块钱了!”

七年来,广西岑溪的陈月英老人都在为3000多元的欠款而发愁,七年的省吃俭用之下,她终于存下了这3000多元。



当行长拿到这些钱款时,眼泪再也按捺不住流了下来。

陈月英老人用七年的辛劳,诠释了什么是“言必行,行必果”,什么是“人穷志不短”。

她究竟为何会欠款?行长又为什么要哭呢?这其中藏着什么感人的故事。





岑溪市梨木镇人民政府-2020.03.18-《陈月英老人:把诚信刻在骨子里》

亲人接二连三去世

时间回到新世纪初,陈月英一家五口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充满了平凡的温暖。

她和丈夫杨旭永在广西岑溪的一个小村庄里生活,度过了近四十个春秋。

生活虽然清贫,但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关爱让这个小家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个儿子也一天天长大,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温馨而安稳。



命运似乎总是无情地与人作对,2001年,杨旭永突发重病,病魔迅速夺走了他的生命。

陈月英的世界瞬间变得灰暗,失去了丈夫的支持,一切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肩上。

为了抚养三个孩子,她不得不咬紧牙关,硬挺着生活的重担。

九年后的2010年,正当陈月英觉得自己已渐渐适应孤单的生活时,一个晴天霹雳般的电话再次打破了她的平静,她的小儿子杨昌文从工地的脚手架上跌落,伤势非常严重。



那一刻,她的心跳仿佛停滞了,焦急地赶到医院时,却没能赶上见最后一面。

失去丈夫,又失去儿子,陈月英感到无比崩溃和痛苦。

那一刻,她脸上的皱纹在悲痛中仿佛深刻了许多,可是,她却依然选择坚强,默默咽下眼泪,继续支撑着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不幸的是,这一年陈月英的二儿子也出现了问题。

陈月英心中的不安再一次被激起,曾经的痛苦回忆仿佛又要重演,她不禁为儿子担心,害怕命运再次带来不幸。



最开始,杨昌杰以为自己只是劳累过度,并未在意那阵持续的腰部疼痛。

他每天都忙碌在田间地头,干着农活,根本没太在意这些小问题,直到有一天,疼痛变得越来越剧烈,终于让他不得不走进医院接受检查。

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杨昌杰被确诊为肾积水。

听到这个消息,陈月英的心几乎碎了。



对于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肾积水的治疗费用无疑是雪上加霜,陈月英和杨昌杰两人商量后,决定向银行贷款3000元。

这笔钱对于治疗肾积水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医疗费用。



于是,他们无奈地接受了这个艰难的现实,尽管知道这笔钱根本不够,依然希望能通过一些治疗让病情得到缓解。

病情并没有因此好转,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昌杰的身体愈发虚弱,两年后离世。

临终时,他依然紧紧握着母亲的手,声音微弱却坚定地说道:“娘,我还有3000块的贷款没还,等日子好过了,一定要帮我把钱还上!一定要还!”



这一句话深深扎进了陈月英的心里,成为了她日后艰难日子里唯一的动力。

每当想要放弃时,这句话便如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她继续走下去。

杨昌杰刚刚去世,陈月英的儿媳也在这一刻选择了离开,年迈的陈月英只好接过了抚养孙女的责任。



钱,咬牙也得还!

失去丈夫和两个儿子的陈月英,面对生活的巨大打击,心中的悲痛几乎要将她吞噬。

生活的重压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定地站了起来。

她深知,儿子临终时对她的叮嘱和自己的承诺是不能忘记的,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

尽管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她决定履行对儿子的承诺,开始踏上了漫长的还款路。

她知道这条路不会容易走,尤其是年过七旬的她,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但她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不能辜负儿子的期望,她要还钱!



在儿子去世后的前两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实在是太艰难,陈月英根本无力偿还欠款。

她只能向村里的支书求助,让他代替自己去银行解释情况,表达歉意并承诺一定会尽快偿还。

她把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整理出来,开始种砂糖橘。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橘子的生长速度慢,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卖的价格更是低得可怜。

即便如此,每当收获时,看到这些艰难生长出来的橘子,陈月英的心里还是感到了一丝欣慰。

即便一年下来只能挣到一两百块钱,她也觉得这份收入来得不易,十分珍惜。



除了种砂糖橘,陈月英还在田里种了番薯,等到番薯成熟,她便会将它们一袋一袋地背到集市上去卖。

因为竞争激烈,她总是把价格定得比别人低一些,只希望能够尽快卖出去,换取一点微薄的收入。

每卖掉一袋番薯,她心里都会感到一丝满足,虽然这些钱微不足道,但对她来说,每一分钱都是她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

尽管这些小小的努力收入并不多,但陈月英从未放弃过。



在日常生活中,陈月英将省吃俭用发挥到了极致,几乎做到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她每天的伙食费仅有几块钱,很多时候,自己吃的都十分简单。

早餐和晚餐基本上就是一碗没有油水的稀饭,偶尔能吃到一点青菜,都是从地里自己种的。



孙女看在眼里,心里十分疼惜,她时常劝奶奶说:“奶奶,您也吃得好一些吧,别总是这么省着。”

但陈月英总是摸摸孙女的头,笑着说:“奶奶吃不了那么多,也能省下一些钱,我们存着用来还钱。”

这些省吃俭用的做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2017年,陈月英被查出患有食道疾病,加上原本的关节炎,身体状况本就不适合过度劳作,更需要补充营养。



但她拒绝治疗,因为她知道,治疗需要花费很多钱,而这些钱她实在是拿不出来。

她选择了喝一些村医开的草药汤来缓解病痛,因为这样不仅便宜,而且还能省下不少钱。

尽管健康状况堪忧,陈月英还是咬紧牙关,继续工作,坚信只要日子能够慢慢好转,哪怕是用这样的方式换取一点点的生存空间,也值得。



自2015年起,陈月英和孙女每年都会领到一些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虽然这笔钱对他们来说是一份不小的帮助,但由于孙女需要上学,陈月英又时常生病,这些补贴往往没多久就所剩无几。



为了支撑生活,陈月英只能依靠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她常常在心里默默盘算:一块钱一块钱地攒着,虽然慢,但总会有一天能够凑够还清欠款的那一天。

2015年6月,陈月英终于攒下了第一笔可以用来还款的钱——200元。

那天,陈月英小心翼翼地将那一袋零散的纸币和硬币捧在手中,袋子虽然不大,却让她的心情异常沉重。



她把袋子交给了村支书,恳请他代为转交给银行,看着村支书背影渐行渐远,陈月英的心中五味杂陈,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她知道,这200元虽然无法改变什么,但却是她用尽全力挣来的,是她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成果,是她对亡儿的承诺,是她对自己和生活的尊严。

时间流逝,2016年9月,陈月英攒下了比上次多一些的款项——300元。

终于,到了2019年11月,她终于凑齐了......



行长上门收款

接到陈月英的还款邀请,岑溪农商银行梨木支行的行长贤军既惊讶又感动。

这笔七年前的欠款,在他们的账目上早已被视为坏账,几乎无人提及。

谁能想到,这位年迈的老人竟然在生活的重压下,默默地坚持了七年,只为偿还这笔3000多元的债务,他带上了几名银行工作人员,一起前往老人家中。

当他们走进陈月英的家时,眼前的一切让众人瞬间愣住了。



昏暗的房间里,摆着几张年久失修的木椅和一张摇摇欲坠的饭桌,墙角放着一台老旧得几乎无法辨认品牌的电视机,屏幕上布满了划痕,仿佛随时会停止运转。

厨房里飘出淡淡的炭火味,灶台上的铁锅已经被岁月磨得锈迹斑斑,这样的生活条件,让人难以相信她竟然还能坚持还债整整七年。

“这是怎么熬过来的啊……”工作人员低声感叹,眼眶不禁湿润了。

贤军则沉默不语,心头却如潮水般翻涌,既为老人这份坚持和诚信所震撼,又为她艰难的境遇感到心酸。

陈月英得知行长和工作人员到了,赶忙迎了出来。



她身材瘦小,脸上满是风霜的痕迹,但神情间却透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从容。

见到贤军的第一句话,她便连连道歉:“对不起啊,这钱拖了这么久才还上,真是不好意思!”那一刻,她脸上的真诚与内疚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陈奶奶,您别这么说,我们哪有资格怪您?您都这么辛苦了,还坚持还钱,已经让我们特别感动了!”贤军赶紧上前扶住她,言语中满是敬意。



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声说:“多亏银行一直宽限我,没有催我,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随后,陈月英从屋里拿出了一个破旧的布袋子,动作小心得就像捧着一件珍宝。

她打开袋子,从里面掏出一沓沓零散的钞票,有簇新的百元大钞,也有皱巴巴的十元、五元纸币,甚至还夹杂着不少硬币。

为了凑齐这笔钱,她几乎把手头能变现的都拿了出来。

她双手递过这笔钱,脸上带着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这几年攒的,有些零钱可能折旧了点,不过总数应该没错。”



工作人员细心地逐一清点,动作格外小心,生怕遗漏任何一枚硬币。

最终,他们郑重地告诉陈月英:“陈奶奶,加上之前已经还清的部分,您儿子欠下的本金和利息共计3192元,现在全部清了!”

听到这个消息,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眼中泪光闪动,随后便再也忍不住,泪水大颗大颗地流了下来。



“总算还清了,总算了了一桩心事。”她一边抹泪,一边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释然,“今晚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这句话听得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红了眼眶,七年坚持,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这位年迈的老人却用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诚信与责任。



不久后,陈月英七年坚持还款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了出来,一时间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许多人为之动容,纷纷称赞她是“诚信为金”的楷模。一位网友留言感慨:“3000多元,换来的是一份无法衡量的诚信和人性光辉,向陈奶奶致敬!”

也有不少爱心人士主动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想要帮助这位历经苦难却始终心怀善念的老人。

面对这些关心,陈月英却一再表示:“我不需要什么帮助,只要孙女能过上好日子,我就满足了。”这一句平淡的话语,却让人再次体会到她那颗朴素又闪耀的心。



笔者认为

七年来,陈月英老人靠一己之力,不仅完成了对儿子的遗愿,也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她的每一分汗水,每一份坚持,都在告诉我们:诚信是无价的,承诺是必须兑现的。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她都从未退缩,用实际行动守住了内心的那份责任和良知。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这份感动之外,社会的温暖也迅速回馈到了陈月英身上。



她的故事被报道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她一家申请了低保和各类补助,缓解了生活的压力。

爱心人士们也纷纷行动起来,送来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甚至还有人主动为她的孙女申请助学金,让这个懂事的孩子可以安心完成学业。

这一份份关爱,就像阳光一样,照进了陈月英朴素的生活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