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一天,当晋察冀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正在沉睡之际,几位一分区的干部带着20多个人趁着夜色悄悄走出了营地,你以为是有作战任务吗?不,他们想要当逃兵。
领头的分别是侦察科科长袁彪,侦察股股长罗昭辉,以及一支队参谋长杨上堃。
逃兵?
这么多人的擅自行动,当即惊醒了哨兵,杨成武很快从睡梦中惊醒,他立刻做出措施,无论如何,都要拦住这些人,在杨成武的强力指挥下,这些逃兵于徐水县的一个村子被拦截住了。
作战时期,自己的麾下居然出现了逃兵,这是一件相当丢脸的事,尽管杨成武竭力挽回,但这俨然成为了他革命生涯的一个污点,事后,杨成武不敢隐瞒,而是将此事一五一十的汇报给了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聂荣臻也没想到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也是满头大火,但他也不好将此事“略过”,所以,他又将此事报告给了八路军总部,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员的彭德怀,众所周知,是个急性子,他为人耿直,刚毅,最看不惯逃兵。
所以,彭德怀没有犹豫,先是找到了朱老总,接着两人又一同去见了毛主席,还未进门,彭德怀就嚷嚷道:“主席,晋察冀军区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二十多人当了逃兵。”
屋内的毛主席眉头一皱,彭德怀与朱德也走了进来,主席说道:“老彭,这件事应该严肃处理,之前不是有过例子吗?按惯例执行吧。”
毛主席的话让彭德怀心里有了底,他说:“我准备下令枪毙这些人。”旁边的朱德默不作声,毛主席见状,忽然说道:“老彭,让我看看具体的报告。”
当毛主席看完杨成武的具体报告和那些逃兵名字后,他沉默许久,他用手指着报告上的一个名字,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这个人是红军的功臣,不能杀。”
彭德怀似乎有些想要据理力争:“主席,可是他当了逃兵啊,私自脱离了队伍。”
听完彭德怀的话,毛主席又将目光转向了名单上的杨上堃,深深吸了一口气后,毛主席好似请求地说道:“老彭,我看报告上写着杨上堃虽然私自离队,但他并没有投敌的想法,只是因为对职务不满,他的做法应该是内部矛盾,不是叛逃,还是给他一条活路吧?”
彭德怀,朱德沉默不语,毛主席抽了一口烟,低声道:“你们也都知道,如果没有他的话,红军可能就全军覆没了......”
红军大功臣
杨上堃是江西兴国人,17岁参加红军,因表现机智,果敢,受到了上级的器重,长征时,他已经是队伍中的一名连长。
中央红军长征的路上,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步步都危险,特别是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一战就牺牲5万余人,眼睁睁看着老战友,老同志倒在自己的面前,杨上堃内心悲痛的同时,也感到气愤,他知道,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博古,李德的瞎指挥。
好在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杨上堃这才心里好受了些,不过这个时候,红军的形势依然是岌岌可危,渡乌江时,敌人放言,一定要将红军“歼灭”在乌江边,为此,他们出动了数十万人想要截击红军。
乌江对面是军阀王家烈带领双枪兵,后面又有蒋介石麾下得力干将薛岳的部队,一时间,红军难以突围,关键时刻,红军总部做出指示,务必强渡乌江,杀出一条血路,这个任务,很快落在了杨上堃的身上。
杨上堃明知是“九死一生”的局面,但他对革命的忠诚让他丝毫没有犹豫,同意率先作战,他亲自挑选了16名勇士,乘坐着三只竹筏强势渡江。
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杨上堃冷静指挥,战士们因此划竹筏四处调整方向,躲过了一轮又一轮的子弹,看到敌人守备的薄弱点后,杨上堃居前领导,几个手榴弹过去,敌人一片哀嚎,趁此机会,他带人上了岸。
敌人双枪兵很快被杨上堃带人打散,事实证明,杨上堃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他用生命为红军杀出了一条血路,因此,杨上堃在事后不仅获得了“渡江勇士”的称号,而且还得到了党中央授予的,坊间传说的“免死金牌”,一枚沉甸甸的红星奖章,
强渡乌江后,杨上堃再接再厉,又多次参加前线战斗,为革命立下赫赫功劳,红军长征到陕北,杨上堃这位红军功臣,自然得到了上级的器重,前往红大学习,抗战全面爆发,杨上堃的人生,也来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对杨成武不满
杨成武是杨上堃的老领导了,强渡乌江时,还是杨成武亲自找到了杨上堃,将任务交给了他,事实证明,杨上堃没有让杨成武失望,所以,对于杨上堃这位得力下属,杨成武还是很骄傲的。
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战役后,进行了“分家”,聂荣臻带着一部分人创建了晋察冀军区,杨上堃也跟着去,并依然在杨成武的麾下,担任了一分区一团参谋长,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却是发生了杨上堃叛逃八路军一事。
杨上堃“叛逃”八路军,主要源于对杨成武的不满,1940年,一团团长陈正湘被提拔为了支队长,当时副团长也被外调出去,所以,作为参谋长的杨上堃,倒是成为了部队军事上的二把手。
陈正湘要走,团里的战士们都认为团长职务非杨上堃莫属,可杨成武,却是让二营营长宋玉琳当了团长,而杨上堃则是升任为了支队参谋长,从团参谋长到支队参谋长,是升职,但杨上堃却并不这样认为。
杨上堃是一个从基层一步步升上来的军事干部,他的特长在于军事指挥,并非是参谋能力,杨上堃不相信杨成武不了解自己,所以在他心里,他认为杨成武对自己的安排,是“明升暗降”
自此,杨上堃对杨成武颇有不满,他甚至想要自己带兵出去,跟日寇打几仗,好让杨成武看看自己的能力,杨上堃的想法,很快被侦察科科长袁彪,侦察股股长罗昭辉两人知道,他们对杨成武不满,两人正想叛徒,杨上堃禁不住两人劝说,也加入了两人,所以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毛主席的慈悲
杨成武将杨上堃等人给抓了起来,将此事汇报给党中央,彭总想要将这些人全部给枪毙,但毛主席看完名单有杨上堃的名字,便犹豫了,思来想去,他认为应该给杨上堃一条活路。
毛主席之所以这样对杨上堃,也因为事情调查情况,杨上堃不是“叛徒”,而是内部矛盾。
在毛主席的慈悲下,杨上堃最终逃过一劫,事后他也很后悔,认为自己辜负了组织的期望,因此,他之后更加努力的学习,想要为革命再立新功。
解放战争时期,杨上堃前往东北,曾任吉林市警备区副司令兼团长,四野43军副师长等职,他的这些经历,也证明了党组织对他的宽容,建国后,杨上堃在江西老家工作,特殊时期,他被不公平对待,毛主席得知此事后说:“他的问题不是查清楚了吗?为什么还查?”
就这样,杨上堃再次“躲过一劫”,他对毛主席他老人家,实在是太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