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距离2025年不足10天,你期待吗?

虽说阳历新年已过去半月有余,但是只要还没过农历大年,中国人就觉得还没真正迈进乙巳蛇年的大门。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今年过年感觉相对冷清很多,大街小巷拎着大兜小兜置办年货的人少了,超市里的人也不似往年那般拥挤,在外打工上班的人也不急着回家了,有些还在犹豫,不知道是否在外过年。

就有专家预测,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这个春节,将会出现这6大社会现象,一个比一个明显,尤其是在农村,尤其显著。



春运越来越冷清

往年到了小年前后,打工人都陆陆续续的放假了;

赶火车的、坐高铁的、乘飞机的,人群熙熙攘攘,春运曾经数十年都是作为一种现象级存在,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活动。



但是,今年的春运似乎有点冷清,不比口罩期的那三年,国家倡导的是“就地过年”。

今年,因为经济原因,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很多单位早早地就放假了,这样单位还能节省很多开支,比如办年会、发年货、发年终奖等等,一声不吭、提前放假,就是单位的态度,能多给你几天假期都不错了,还想额外要什么呢?

对于农民工来说,很多流行性强的工种,比如之前搞工地建筑、做家装的等等,今年房地产更是不景气,很多现房都卖不掉,更别提盖新房子了,对于滞留在外的人们来说,多待一天就得额外支出不少费用,索性也早早回家了。

而还在坚持上班的年轻人,辛苦一年,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小10天,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周的假期,更不愿意将时间、金钱和精力都消耗在路上,索性也不回家了。

邻居小小的妈妈就说,自己下周就放假了,老公还得上一周,尽管家是省内的,还是打算不回去了;

难得有几天假期,想好好在家休养几天,回农村的家里闹哄哄的,冬天还冷,想想都是心累。

今年因为种种原因,豆芽妈妈也不打算千里迢迢的回家过年,想想以往作为春运的一份子,总是行色匆匆、人在旅途,还直言“回家是最美丽的风景”。

如今也是这般冷清,推己及人,只希望这波寒冬能赶紧过去。



年味越来越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仿佛不那么期待过年了,大家都嚷嚷着“过年没意思”、“年味越来越淡”,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仪式感不足

其实,每一天都很平常,是人生长河中众多一个日子而已,但是因为外在的加持,而变得意义非凡、非常重要。

过年过得就是那份团圆、喜庆、热闹。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买瓶酒,在备年货的日子里,人们喜气洋洋,对于舌尖上的中国人来说,腊肉、腊肠挂的满院子都是,看着都很喜庆;



现在物资太方便了,超市里应有尽有,而且人们平时也不缺嘴,不似以往好吃的都要留到过年吃,吃顿肉都是幸福的。

筹备年货的心情松弛下来,东西备多了还容易坏,因为种种原因,也不会一下子再囤更多的东西。

还有就是贴对联、剪窗花,对于以往的农村人来说,家家户户那是要请老先生亲自书写,自己亲自剪窗花,和孩子们一起布置家、贴这些喜气洋洋的门联窗花。



现在手写春联已经越来越少了,除非一些书法机构会组织孩子们亲自写一写,大家都是随便买几幅打印好的春联,届时贴上就算完事了。

因为地方禁放烟花炮竹,也会使得整个年非常冷清,年味不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百年来,人们都早已习惯在霹雳啪啦震天响的鞭炮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出于环保和安全的考虑,有些地方甚至是农村也是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过年的夜晚相当寂静,也没有了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放炮的欢笑声,自然是冷清不少。

第二,人们工作繁忙

平日年轻人在公司里做牛马,一年到头没有几个假期,一直要干到年跟前才能回家过年。

没有参与到过年前的事务准备中,相当于回家吃了顿团圆饭,一起看了个电视节目,有些地方的还不看;等到过了初五,又该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这年过得如此匆匆,自己没法静下心来感受那种从前车马慢的日常,过节喜气洋洋的感觉。

第三,娱乐方式多样化

现在人们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过年不再不再拘泥于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沿袭老传统、老套路。

全家在春节期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热门过年活动。

过年不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走亲访友,大家更注重的是生活是否活出质量,过得开心。



新式拜年越来越多

以前过年,讲究的是走亲访友、礼尚往来,亲戚间就是因为逢年过节的多走动,才加深了互动和交流。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人选择在外过年,也会通过发红包、发拜年视频、微信祝福等形式送去祝福。



而在一些农村地区,本来很重视各种礼节,但是因为年轻“断亲”一族,不希望长辈过多过问和干预自己的私生活,也懒得上门拜年,或者匆匆扔下礼品就离去。

拜年的传统习俗也渐渐的被人淡化。

回家相亲越来越少

年轻人在外面打拼,家里的父母牵肠挂肚,终身大事始终是父母的心头病,但是往往鞭长莫及,平时也管不了孩子那么多,最多就是电话里叨叨。

于是,很多年轻人会在回家过年的时候,被父母亲人安排N场相亲局。于是,也出现了几年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租个男友/女友回家过年”。



但是,目测这两年,父母已经“躺平了”,要说我们的父母才是顺势而为的人,他们知道大环境不好,再逼孩子也没用,于是也想开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曾经就有文章分析,可怕的不是现在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而是父母也开始认同这种观念了。

时代不同、观念不同,以往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时代过去了,大家追求的是更多元化的生活和婚恋观。

看春晚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一名80后,记得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仪式感除了穿花衣服、走亲访友,就是全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一起磕着瓜子、吃着花生,看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从1983年开始播出,如今已经播出了42期,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是再也无法追忆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春晚只是变成了一种形式,从只是开着电视、听个背景声,因为各个台都会转播,所以也只有这个,大家心不在焉的看着;

到最后索性也不看了,农村地方吃过晚饭,早早的就睡觉了;城市地区,因为娱乐活动太丰富,各种聚会K歌,很少人再热衷关注春晚。

坚持看春晚的人,通常熬到12点也是困意满满,没觉得多有意思,无非是现在的人,见得多了,看得多了,花红柳绿的歌舞不稀罕,相声小品不似从前那般直击痛点、反映民生。



有人总结,一针见血:以前是老百姓玩春晚的梗,而现在是春晚总结老百姓玩的这一年的梗。

没有眼前一亮的新鲜感,难怪就连我们这些春晚的“死忠粉”,这几年看下来,也慢慢的快脱粉了。

家人棋牌活动骤减

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除了吃饭聊天,以往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打打牌、搓搓麻将,小赌怡情、赚点亲人的钱,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没啥可心疼的。



不过豆芽妈妈这几年回老家发现,之前爱聚在一起玩麻将的亲戚们,也不玩了,现在人手一个手机,手机的事物精彩的多,何必冷飕飕的坐在外面搞此娱乐。

手机真是剥夺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和时间,现在不是网瘾上瘾的孩子,而是上瘾的中年人、老年人。

春节,曾是我们中国人最期待、最盛大的节日。不管它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内心还尊重这个传统节日,认为它依旧是团圆、温暖和欢聚的代名词,它就永远围绕在我们身边。

你觉得是年味变了,还是我们变了?你怀念以前的春节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