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闻之色变的三样东西:体测、毕业论文、小组作业。
更何况是小组作业版的毕业论文,一个占俩。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公布了该校《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其中提到该校本学年首次开展本科团队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有6个团队参加团队毕业设计。
图源:北京邮电大学
毕业设计,也能小组作业?是的。不过,这和一般的小组作业不一样。
组队做毕设,为啥?
每一个愿意接下整合4份ppt任务的小组作业人,都值得由衷的敬意。随机组队盲盒成团,摸鱼划水随时失联,隔岸观火不回消息,观点打架互不妥协……当老师在课堂上说出那句“本次作业以小组形式完成”,明明教室安静如鸡,你却仿佛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哀嚎。
图源:小红书
不过,和一般小组作业不同的是,目前多数团队毕设的独立性更强。它并不是组团写一篇大论文,而是由团队成员在一个大课题下独立完成自己的子课题,这些子课题的研究内容之间往往有机联系,能反映团队成员之间的实质性协调与配合。
团队毕设并不是新事物。公开信息显示,江苏已连续10余年开展省优秀团队毕业设计(论文)评选,对高校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2011年左右,国防科技大学一课题组将“团队设计项目”模式应用于本科毕设中;2013年前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创新地融合了国内毕业设计和法国项目管理方法,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组建团队开展毕设。
不过,在交叉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团队毕设更具有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意味,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近几年首次入局“团队毕业设计(论文)”,且尤其强调组建跨学科团队。比如2023年,在前两年鼓励开展“团队设计”“校企联合设计”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一次将开展“跨学科专业毕业设计”加入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的要求中;去年12月,东南大学也第一次将“学科交叉”写入开展团队毕设培育项目的通知标题中。
图源:东南大学
实践性强的工学专业更倾向于开展团队毕设,因为这类专业的属性往往表现为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课题更是常踩中“项目”的关键词,涉及多学科知识,需要不同角色通力配合。“新工科”背景下,本科工程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培养,天津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等“新工科”强校都纷纷入局。
为推进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交叉培养,在毕业设计中,浙大国际联合学院要求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三个专业学生自由组队,并保证所有团队均为交叉团队。山东农业大学官网的一篇文章显示,2018年,该校参与联合毕业设计的建筑学、土木、建环、装饰四个专业学生人数占本专业毕业生的比例平均在20%以上。
团队毕设,起飞还是被“创”?
从学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团队毕设是一件“双赢”的事儿。“学校开展的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不仅培养了本科生的工程意识、系统意识、全局意识,也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实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双提升。”某“双一流”高校的副校长这样总结。
况且,人这辈子必然会遇到小组作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学校推行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开展各类学生活动,也无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一点在教育部的多项人才培养文件中亦有体现。
目前为止,看起来都很美好。
但组队做毕设,人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你好同学,我退学了。”答辩在即,被队友开屏雷击——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了团队毕设被“背刺”的经历。选择知根知底的队友是一次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你永远也不知道和你随机组在一起的队友到底会产生什么美妙的想法,抑或一点想法都不产生。
图源:小红书
但在部分高校,团队毕设似乎成了和小组作业一样的“必选项”。“本来以为小组作业就够死心了,毕业设计居然也要和别人搅在一起,感觉天塌了。”划水的队友A、强势的队友B、和稀泥的队友C……每一名队友似乎都能引爆这次短则3个月,长则半年的团队毕设。
新事物的产生和运转,必然带来千奇百怪的新问题。
毕业考核,亟待改革
对于改革本科毕业考核方式的呼声,一直都存在。团队毕业设计、跨学科毕业设计都是这条改革探索路上的新产物。
作为本科生的最后一道“坎”,合格的毕业论文是大多数高校认定毕业的前提条件。1981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本科毕业论文与学士学位从此紧紧“捆绑”在一起。不可否认,通过毕业论文对本科生进行学术写作训练有意义,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成华认为,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知识结构、学术思维的一次锻炼和检验。
然而,更多观点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成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本科毕业论文不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带给师生双方重大负担。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自2021年1月1日起,每年进行一次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普通本科毕业生489.74万人,2%的抽检论文数可能超过9.79万份。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抽检评阅如此量级的论文,其负担可想而知。
对于部分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更是“痛苦的折磨”。有应届生就表示希望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他认为本科繁杂的课程安排导致学生学的东西多而不精,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并不简单。同时,对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而言,就业才是最重要的,一边忙论文一边忙就业,让大学生身心俱疲。
今年1月1日起,《学位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各学位授予单位结合自身学术评价标准,制定各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具体标准。
有高校用网文小说、科研项目、竞赛获奖、专利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取代毕业论文。比如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就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以签约作者在知名网络文学平台完成的作品,可以代替毕业论文,从而申请毕业资格。多所高校正在顺应潮流、响应呼吁,积极探索本科毕业生“出厂检测”形式多元化的道路。
多年以后,面对公司会议室大屏上的“今日议题”以及桌旁齐齐整整的同事们,大脑空空的你或许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奋战小组作业ddl的晚上。“我无处不在。”它附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