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桑自强:社区民警要做群众的贴心人
法治日报记者 范瑞恒 通讯员 周建霞 闫军
丽丽:“桑伯,您这么忙,以后就别再给我送饭了。”
桑自强:“我不送饭,你吃什么?”
丽丽:“房子是您花钱替我租的,我再天天吃您的饭,我这叫什么事呀!”
桑自强:“嗯?你又喝酒了!不抽烟,不喝酒,这你可是跟我保证过的。”
丽丽:“我在屋里待着,憋闷得慌。”
桑自强:“感觉闷得慌,更该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跟邻居们说说话聊聊天,尽快地融入社会当中。”
这是1月7日下午,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向群众汇报”活动中情景剧《公仆》的一场对话,讲述的是河东分局大直沽派出所民警桑自强倾心帮助刑满释放人员丽丽的故事。
2017年,51岁的桑自强成为大直沽街道文华里社区民警,8年来他用温暖和真诚赢得群众的信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桑自强在办公室工作。
在一次走访中,桑自强发现文华里社区刑满释放人员丽丽居无定所,且没有收入来源,家人更是对其不管不问。“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她很有可能会再次走上歧途。”桑自强考虑,“要先给丽丽安排一个住处,让她稳定下来再做打算。”
为此,桑自强自掏腰包将丽丽安置在一旅店内,并帮她找到一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上班第一天,桑自强拿出一部手机存上自己的电话号码递给丽丽,“有事就给我打电话。”
“往后的路,我一定好好走。”丽丽感激地说。
桑自强深知,这只是丽丽重新融入社会的第一步,要想彻底改变丽丽的思维想法,还需要亲情的关怀。此后,在桑自强的多次劝解下,丽丽和家人最终放下了隔阂,回归幸福生活。
做好“小社区”治理“大文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桑自强注重发挥群众的力量,让他们渐渐成为桑自强的耳朵、眼睛和嘴巴,齐心协力管好文华里小区这片“责任田”。
2024年4月,居民刘大爷反映,隔壁邻居李某家发生严重争吵,有可能上升到人身伤害。得知这一消息后,桑自强在开展普法宣传时,主动与李某拉起家常,询问其家庭是否遇到困难。李某说自己与前妻育有一子,因残疾寄养在儿童福利院,现任妻子一直蒙在鼓里。前段时间偶然得知这一事情,于是两人发生争吵。
摆在李某面前的难题还有儿子的身份证问题,此前孩子未曾登记过身份信息,导致无法办理身份证和相关社会救助。
“我也是重病在身,没有能力抚养孩子。”李某说。
桑自强入户走访时与独居老人拉家常。
依据相关政策规定,桑自强和同事多次调查李某的家庭情况,为他儿子办理了身份证。在此基础上,社区居委会按规定为李某儿子申请了社会福利。
文华里社区共1900多户、4000多口人,60岁以上人口占比60%以上,属于典型的老式小区。桑自强说:“警民之心要想贴得近,就得常见面,像走亲戚一样,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1月6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桑自强来到文华里社区。刚走进社区,买菜归来的曹大哥便拉着桑自强去家里坐坐。“少喝点酒,注意身体。”桑自强叮嘱。
站在一栋楼下,桑自强介绍:一楼的王奶奶是独居,8楼的曹阿姨身体残疾,对面楼里的王大哥要多关照……
说话间,迎面走来的小朋友开心地喊了一句“桑伯伯好”。
桑自强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
“哪些人需要重点关爱、哪些事需要重点关注。”桑自强熟记于心,在入户走访时他也总会把关心送到群众心坎上。
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桑自强共接到张奶奶29个电话。因小脑萎缩,张奶奶总是臆想儿子偷盗自己钱财而拨打报警电话,后来,桑自强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输进张奶奶的手机里,备注为“110”。
“让老人开心就好。”桑自强说。
一桩桩小事、一件件善举,让桑自强一步步走进了群众的心里,成了群众的亲人。如今,大直沽派出所建立了“大桑工作室”,充分发挥桑自强在社区的工作经验,切实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问及桑自强的工作诀窍,桑自强笑着说:“你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你有多亲。”(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供图)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