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不少父母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原本安静的宝宝在见到某些陌生人时,会突然表现出极大的抗拒,甚至直接放声大哭。

这种情形常常让一些家中的长辈感到费解,甚至不免责怪孩子,认为他们“太娇气”。然而,作为父母,我们应当清楚宝宝这种表现背后的原因。

01

婷婷在产后不久,那个时候正是寒冷的冬天,为了宝宝的健康,她几乎没有带孩子出门。

最近一段时间,正值阳春三月,婷婷决定每天傍晚带宝宝到社区的小花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一天,婷婷抱着孩子在花园的秋千旁坐下,孩子正咯咯笑着挥舞小手。

这时,邻居张奶奶散步路过,看到婷婷怀里的宝宝,满脸笑容地走了过来,想凑近逗逗孩子。

见是熟人,婷婷自然没有多想,抱着孩子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然而,刚才还笑得十分开心的宝宝,突然间小嘴一瘪,随即嚎啕大哭起来。婷婷顿时手足无措,满脸尴尬,不明白宝宝为何反应如此激烈。


张奶奶见状,连忙笑着安慰道:“哎呀,可能是我吓着了孩子吧,别介意,等他大些就好了。”

说完,她打趣着自嘲了一句“是不是我最近太倒霉”,随后便转身离去。

张奶奶刚走远,宝宝的哭声很快止住,重新变得安静。婷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因为害怕张奶奶,所以才会大哭。

很多长辈不清楚,但是父母心理要有数,宝宝哭并非迷信,而是在认生期。

02

为什么有时宝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常的认生期反应

认生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通常出现在6到12个月之间。在此阶段,宝宝开始区分熟人和陌生人。

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对每个人都展现出热情,而是倾向于更加依赖父母或其他熟悉的照顾者。


当陌生人接近时,宝宝会本能地表现出警惕,甚至转过身依偎在妈妈怀里,通过哭泣表达不安和恐惧。

这种反应源于宝宝对陌生环境和不熟悉人物的天然防御机制。他们更喜欢熟悉的氛围,而非陌生人带来的未知感。

家长需理解这种认生行为是成长过程中自我保护的表现,并非性格缺陷。

宝宝的高度敏感期

尽管年龄尚小,宝宝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远超人们的想象。

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包括温度的变化、陌生人的气味、或是表情和语调的不同,都会触发宝宝的情绪反应。


例如,一个声音洪亮或面容严肃的人可能让宝宝感到不安,从而产生排斥心理。

宝宝的情绪表达多是直接而强烈的,他们只能通过哭泣这一最原始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感受。

敏感期中的宝宝通常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好奇,但也更容易因陌生感而受到惊吓。

因此,家长应多带宝宝接触不同的环境和人群,逐步培养其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更强的安全感。

对外貌的本能反应

研究表明,即便是低月龄的婴儿,也具备一定的视觉辨别能力。

尽管他们对外界的视觉感知还不够清晰,但模糊的面部特征已足以引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对面部特征柔和、笑容温暖的人表现出友好,而对于年纪较大、皱纹较深的人则可能感到排斥。

这种现象并非“以貌取人”,而是婴儿天性中对美好和舒适事物的偏好。

例如,一位眼袋下垂、眉头紧锁的长者,可能因表情特征使宝宝感到不安,进而引发哭泣反应。

这并不是宝宝对人的本质做出评价,而是出于感官刺激的直觉反应。

家长需理解宝宝的这种表现,并温和地引导他们适应多样化的面孔和情境。

03

父母应如何帮助宝宝平稳度过认生期?


给予宝宝充足的安全感

在陌生环境中,父母的陪伴是宝宝最重要的心理支撑。当宝宝表现出不安时,及时抱起或安抚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亲近和保护。父母的温暖和耐心能有效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


鼓励宝宝逐步接触陌生人

逐步增加宝宝与不同人群接触的机会,例如邀请亲友来家里探访,或与邻居一同散步。

在初期接触时,家长可通过轻松愉快的互动,让宝宝逐步适应新面孔,建立积极的社交体验。

创造丰富的环境体验

带宝宝参加户外活动或亲子互动课程,帮助他们习惯不同的环境和声音。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减少对陌生人的恐惧。

果妈寄语

宝宝在认生期的表现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家长需以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通过合理引导和细心陪伴,宝宝将逐步学会应对陌生情境,建立更广阔的社会联系,为未来的独立成长奠定基础。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