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昆明1月19日电 (王娴)1月17日晚,在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五场“两会聊天室”现场,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主题,探讨农村“家门口”就业的新成效与新方向。
云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五场“两会聊天室”现场。人民网 王娴摄
“随着现代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催生出大量种植、养殖、采摘、加工、管理等岗位。”云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支社主委程在全认为,全省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帮助农户实现顾家与挣钱“两不误”。
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袁媛也表示,当前及相当一段时期,规模化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乡村旅游、乡村传统手工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农村领域就业仍然是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最多、最有韧性的“蓄水池”。
“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云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副主委朱书生认为,云南省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
如何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提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土、特、产’文章。”云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云南省保山市委专职副主委郑云峰建议,各地方要找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尽可能延长产业链,在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品牌打造至关重要。
“2024年,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和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市农业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省人大代表、昭通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胡德波以昭通的发展路径举例,昭通努力探索通过打造“昭通苹果”“昭阳红”“昭通小肉串”等品牌,实现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甚至创业,形成良性循环。
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过程中,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云南省红河州委专职副主委高筱芳指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首先需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加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增强法律援助的质效,优化法律援助的流程,降低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