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加快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文章,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代表们纷纷表示,方向明确,脚步就更加扎实。大家要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在关键处落子,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
向“新”谋篇布局,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是重点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山西中能汇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河曲县经济技术园区,是万吨级磷酸铁转换磷酸铁锂的材料生产基地,具备了量产五千吨钠离子正极材料的能力。该公司自主研发的NFPP钠离子电池材料,成功填补了我省在钠离子电池材料生产领域的空白。
省人大代表、河曲县县长徐晓兰表示,河曲县将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县经济技术园区布局,构建“一区五园”新模式。其中,现代制造产业和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储能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积极推进晋控装备二期、上海方位角数据公司北斗卫星定位装置生产等制造项目和莲芯硒美公司红葱干鲜加工、昊鑫酒业白酒等加工项目。低碳转型产业园,重点发展煤炭开采装备、新能源电力储能、煤基硅基新材料等产业,积极推进山西斯艾新能源废弃硅泥绿色循环等项目。循环技术产业园,建设非金属矿物、煤矸石、高岭土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及煤炭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推进鸿雁公司固废机制砂石等项目。新兴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信息、数据和算力中心、低空经济服务等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园,围绕山煤低热值发电项目,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类相关配套产业。
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厚植新质生产力底色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加快先进绿色科技推广应用,以绿色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尤为关键。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9个“无废园区”、19个“无废企业”典型案例中,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无废模式”成为我省唯一上榜案例。
“我们突破了困扰企业高效生产的瓶颈,在氧化铝生产工艺优化、赤泥铝灰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省人大代表、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协理员郭晋梅说,国产矿赤泥成功应用在煤矸石制砖和灰陶琉璃仿古砖制造中,仅2023年就完成赤泥综合利用量3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17.39%。同时,在国内首创烧成窑协同资源化利用生产工艺技术,成功申报二次铝灰、电解大修渣危废经营资质,资源化利用规模每年可达5万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文章,为我们未来研发工作指明了方向。”郭晋梅认为,要强化企业绿色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绿色科技产学研融通创新,更好为美丽山西建设赋能。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3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15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中车永电是目前国内谱系最全、市场份额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制造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在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拥有董事会席位的风电部件企业,自主研制的风电产品多次刷新行业纪录,已累计为国内外2100多个风电场提供各类风力发电机51000余台。”省人大代表、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机加事业部装备项目部工人陈宝庆表示,中车永电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与上游供应商协同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2024年以来,中车永电共完成34项新产品研制工作,获87件国内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达75件。
强化科技创新、保障产业安全,运城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向“高”攀登。“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省人大代表、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芮城工业园总经理牛慧敏介绍,近5年来,亚宝药业获批仿制药16个、一致性评价品种8个,其中塞来昔布胶囊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人才创造活力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我们思路更清、信心更足!”省人大代表、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刘奇说,“我们工作室现有18名技术人才,既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工程师,也有注重实操的高级技师。”经过半年的攻坚克难,该工作室所申报的锥形轴承间隙测量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成功用于国内先进的AMT自动挡变速箱制造。
刘奇所带领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是大同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的一个缩影。在大同市“双十六条”人才措施的激励下,2023年以来,全市共柔性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1159人,全职引进博士研究生200人。同时,还搭建以“晋创谷·大同”为代表的创新孵化载体和加速平台,聚焦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以“北京研发、大同中试,北京研发、大同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深度融合,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刘奇建议,筑牢我省人才优势,应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积极搭建科创人才交流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汇集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力量,构建集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创新为一体的综合协同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释放科技创新人员创新潜力,加快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