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进一步调动部门资源,协同社会力量,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大本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为落实工作方案,推动“教联体”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国教育报联合开设“‘教联体’建设在行动”专栏,刊发来自各地各部门和学校推进“教联体”建设,在实践育人、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上加强协同配合的优秀案例和经验。敬请关注。
“你是怎么学的,考这点儿分还好意思吃饭?!”近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桃园中学举办的“心育共同体”培训活动中,授课的心理专家正在模仿家长的神态,严厉地“批评”上台参与模拟体验的家长。“今天在台上换个角色体验才感受到负面情绪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以后一定会注意改善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
桃园中学的“心育共同体”由学校和当地心理健康专门医院共同建设。“青少年的成长问题是多样性的,单靠学校教育很难从根上破解。”河东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河东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运涛说,“我们致力于建构学校主导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模式,以特色活动和课程为载体,以家长学校和家委会建设为抓手,协同各方力量积极构建多样态‘教联体’,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心理辅导站,协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2021年,河东区教育和体育局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组建了全市首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积极构建“行政主导、专业指导、校家社医共育”的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我们每年坚持开展‘积极心理校园行’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探索‘1+N’区校联动心育活动新模式。其中‘1’是指一个区级示范活动,‘N’是指多项校级活动。这些活动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筛查、绿色转介通道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全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域覆盖、互联互补、协同共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韩成军介绍。
心理辅导站还组织各方面专家研发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见问题解读”“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家庭教育的方向与策略”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学课程。近5年来,河东区已为2500余人次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免费心理辅导服务。
馆校联盟,促进红色资源活化运用
2024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沂蒙——‘华东雄师’片区暨临沂市‘沂蒙精神校园教育’”展示体验活动在河东区举行,河东区教体局与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联合打造的“淬火成钢”等4门实践课程进行了现场展示。
“馆校合作、活化资源,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接受红色教育,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样的活动在中小学生和家长中‘圈粉’无数。”河东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明说。
河东区的馆校合作协同育人,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实践基地等部门和单位,突出课程浸润、课堂培育、活动体验、多元评价,探索形成了“五驱动+五融合”的沂蒙精神传承路径,构建具有鲜明沂蒙烙印的新时代思政体系。其中,“五驱动”即上好沂蒙精神课程、讲好沂蒙历史故事、观好沂蒙红色电影、唱好沂蒙红色歌曲、用好沂蒙研学实践五项驱动工程;“五融合”则是指沂蒙精神教育与学校党建、与传统文化、与学科课程、与教研科研、与德育活动相融合。
此外,在加强馆校合作的同时,河东区还积极争取申报了省部级教科研课题、项目的专业支持,联合当地教科研机构、电视台等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品牌,既促进了红色资源的活化运用,又提升了沂蒙红色教育的影响力。
家庭教育指导站,为家长提供精准服务
2023年5月,河东区教体局联合区妇联、区法院、区关工委等部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协调机制,打造了“家庭教育指导站”,开设“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为未成年人提供常态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织牢学校、家庭、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网,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家庭教育公益课程全区建立了‘点单’机制,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社区家长通过微信群接龙按需‘点单’,数据汇总分析后精准‘接单’授课,为广大家长提供免费的优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河东区妇联主席尹梅介绍。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完善多样态‘教联体’机制建设,进一步推动‘校+医’‘校+馆’‘校+法’等联合育人工作,构建起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样态,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健康更有滋味。”史运涛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9日 第04版
作者: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孟鑫峰 公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