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而电影消费的降级,使用最多的数据,是说2024年度的全国电影票房,要低于十年前,即2015年的票房收入。
国家数据的电影票房收入数据显示,2015年度,全国电影票房440亿元。不包括服务费,猫眼数据显示2024年度全国票房为384亿元。
所以,电影票房跌回十年前,看起来是一个靠谱的结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人均拥有更多的屏幕(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看起来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原因。
不仅如此,宏观数据显示,电影票房之所以下跌,与中小城市的贡献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如你所知,依赖转移支付(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官方层面)的中小城市,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
我们整理了2019年和2024年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电影票房数据,用于观察除这38个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对全国电影票房的贡献程度。
2019年,除38个主要城市外,其余城市贡献了全国40%的票房,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按照当年全国近600亿元的票房看,这些城市合计贡献了240亿元的电影票房。
2024年,这些中小城市,贡献了全国45%的电影票房,比2019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这些中小城市增长的份额,很大一部分,来自北上广深减少的份额。
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电影票房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97%、5.72%、3.70%和3.73%,2024年则分别下降到5.09%,4.95%、3.28%和3.09%。
这四座城市,2019年合计贡献了19.12%的全国电影标记,2024年下降到16.40%,下降了2.6个百分点。
当然,成都、重庆、武汉、杭州、苏州、西安和南京所占比重则从接近16%下降到14.7%。
包括长沙、郑州在内的27座主要城市贡献的票房,则从24.6%下降到23.6%,下降1个百分点。
这些城市下降的份额,则被其余的中小城市吃掉了,所以其余城市所占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
这种大型城市所占比重下降的现象,不仅出现在电影市场,同样出现在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包括GDP数据。
对于社会治理而言,缩小区域差异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更准确的描述是,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异缩小,大城市无法在技术、制度、文化等领域,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没有大城市的先进技术、制度和文化,将会处于不利的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