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北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没有想到,他面对人生经历的态度,会成为跟多人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困境时候的榜样。

苏轼更没有预料到,他的豁达与坚韧,如同一盏不灭的灯塔,穿越千年的风霜雨雪,依旧照亮着后世之人的心房。在贬谪的日子里,他以诗酒为伴,将生活的苦涩酿成了甘甜的墨香,一笔一划间,尽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与超然物外的洒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脍炙人口的词句,不仅是对他个人命运的自嘲与自解,更成为了无数在逆境中挣扎的人们心中的慰藉。人们开始懂得,即便前路坎坷,只要心怀希望,保持乐观,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生命的脚步。

苏轼的笔下,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柔情。这些文字,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人们的心田,教会人们在风雨飘摇中寻得内心的宁静,学会了在孤独与困苦中绽放生命的华彩。

在历史的长河中,苏轼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更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面对人生风雨时从容不迫、笑对人生的生活哲学。每当夜深人静,或是人生低谷,总有人轻轻吟诵起他的诗句,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苏轼,用他的生命历程,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激励着每一代人,在各自的旅途中,勇敢地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比如这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02

可以说,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中内心世界的一个分水岭。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于正月从汴京启程,二月一日抵达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时年43岁。

他的词风,也是从这个时候一改宋朝的那种婉约缠绵,变得大开大合,豪迈中充满了一种大气和刚强的气息。

在黄州的日子里,对苏轼来说,是身和心的双重磨炼。在这里,体验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经历如同一股清泉,滋养了他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黄州的山水,见证了苏轼从文人墨客向哲人诗人的蜕变。他在这里学会了与自我和解,与自然和谐共生,那些关于人生、关于宇宙的深刻思考,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他后半生的道路。

在黄州写就的传世佳作,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让后人在品读中,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震撼与感动。品读中,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震撼与感动。

这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就是其中的代表,见证了其心态的转变和升华。



03

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张怀民因为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因言获罪,被贬黄州,初时寓居在黄州承天寺的僧房里。

或许是因为相同的人生际遇和人生态度吧,已到黄州生活了快四年的苏轼,对刚刚被贬到黄州张怀民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很快他们就成了好朋友。两人都是饱学之士,再加上志趣相投,所以成为了知己。

一有闲暇时间,两人便同游黄州山水,同赏黄州名胜,苏轼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时,还写下了传世名作《记承天寺夜游》。

后来,张怀民搬离承天寺,在江边建了一座亭子,并居住了下来。说是亭子,其实就是一座简陋的茅庐,这座临江的快哉亭,是他们二人常去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寄情山水,俯仰天地,吟咏诗词,谈论人生。他邀请苏轼为这座亭子起一个名字。

苏轼用“快哉”二字为亭子命名,其实概括的是彼此的不如意和惺惺相惜之情,人生最难得是知音。

苏轼一开始也是以为自己会终老黄州的,未曾想,这却只是他贬谪生涯的开始。但是在这首词中,已经看出来他心境的变化,不再是意气风发锐不可当,而是充满了历尽沧桑后的那一份淡定和肆意洒脱的意味。



04

落日余晖温柔地洒在轻卷的绣帘上,亭边水面与碧空相接,仿佛天地间一片澄明。你知我心意,特地为我筑造这新窗,窗棂间透出的青红之色,如同水墨画中的点睛之笔,让这景致更添几分韵味。

忆起昔日平山堂上,我斜倚枕边,静观江南烟雨蒙蒙,孤鸿远逝于苍茫天际。那一刻的心境,恰似醉翁所言,山色在有无之间,朦胧而深远,引人无限遐想。

而今站在这快哉亭中,眼前千顷湖面如镜,倒映着碧绿的山峰,宁静而壮阔。然而,宁静之下暗藏波澜,忽然间,浪涛涌起,一叶扁舟上的白头渔翁随之起舞,仿佛与自然合为一体,演绎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由。

可笑那兰台公子,不解庄子的天籁之音,妄言风有雌雄之分,岂知万物皆顺应自然而生灭,无需人为强加区分。而我心中,唯有一股浩然之气,浩荡胸怀,如这千里快哉风,无拘无束,畅快淋漓。

苏轼此词,不仅描绘了快哉亭的壮丽景色,更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在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起伏中,我们学会了豁达与超脱,让心灵得以在浩渺天地间自由翱翔。



05

苏轼这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赠友词,燃情又励志,在鼓励人们在逆境中越要泰然处之。

词中,苏轼以快哉亭之景起兴,碧波荡漾,云卷云舒,寓人生起伏于自然变幻之中。他笑谈风云,将个人遭贬谪的苦涩,化作对友人深深的期许与自我慰藉。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这不仅仅是眼前壮阔景象的描绘,更是苏轼心境的写照——即便身处逆境,亦能保持内心的清澈与高远,不为外界所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笔锋一转,波涛汹涌,白头渔翁在风浪中搏击,象征着人生路上的挑战与不屈。苏轼借此激励张偓佺,亦是自勉,告诉我们: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生活的风浪,于逆境中寻得成长与超越的契机。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得、有雌雄。”苏轼以幽默诙谐的笔触,调侃那些只知表面文章、不解自然真谛之人,实则也是在提醒世人,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应如庄子般,领悟生命的真谛,超脱物外,自在逍遥。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不仅是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也是苏轼自己豁达人生观的真实写照。他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浩然之气,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那股令人心旷神怡的快哉之风,让心灵得以自由飞翔,于逆境中绽放生命最绚烂的光彩。



06

人生最难得是知音,苏轼很庆幸自己有一个,一首《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道尽这一份情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不仅是对张偓佺高尚品格的颂扬,更是苏轼自我心境的写照。在逆境中,有知音相伴,便足以让他心怀浩然,笑对人生百态,享受那份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快哉”。

岁月悠悠,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份跨越时空的知音之情,却如同《水调歌头》中的每一个音符,永远回响在后人的心间,提醒着世人: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最难得的,莫过于那一份懂得、那一份陪伴,以及那份能够相互成就的知音之情。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