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滁河干渠岸边的三十岗乡汪堰村,寒风卷起落叶在空中飞扬,一排排大棚在阳光下泛起浮光跃金。室外凛冽寒意,大棚里暖意融融。


图| 工作人员在大棚内工作

傍晚5点,汪堰村党总支书记、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刘磊到大棚里转了一圈,赶紧提醒负责管理大棚的村民李根:“今天温度低得很,早点做好升降式地膜覆盖,尤其3号棚,都是引进的新品种蔬菜,可马虎不得!”

一直以来,忙时泡地头、闲时打零工是汪堰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没有特色产业支撑,村民们也曾迷茫,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局面打不开,村庄也缺乏活力。

2022年,汪堰村争取到了一笔市财政衔接资金,这笔资金怎么用?汪堰村“两委”班子展开了讨论。

“我们琢磨着,还是要用到发展产业上,让群众跟着受益。”刘磊带着村“两委”干部出去考察学习,回到村里召开几次大会征求村民意见,最终拿定主意:整合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建200亩大棚种瓜菜,把好风景种出好“钱景”。同时,配套打造120亩高标准农田,对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引进“科辐粳9号”精品水稻种植加工销售,吸引“刘一盆”有机盆菜等特色品牌落户发展。


图| 刘磊检查蔬菜生长情况

如今的汪堰村,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定提高,生态环境良好,村民安居乐业,三年来为村里817名60岁以上老人购买了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8.15万元。

在三十岗乡,汪堰村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个生动缩影。该乡地处合肥市西北部,南濒碧波荡漾的董铺水库,北依蜿蜒秀丽的滁河干渠,是国家4A级生态农业旅游风景区,素有“天然氧吧”“都市生态园”的美誉。近年来,该乡积极鼓励各村创办、领办合作社,引导农民入股,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的村实行村集体以土地、实物资产等资源折价入股或资金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社合股联营;有的村开展租赁经营,村集体盘活闲置、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等,进行租赁,获取稳定收益;还有的村提供服务创收,通过组织劳务合作社等方式,提供农业生产、河道保洁等配套服务创收……此外,针对各村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拥有资源和发展能力的差异,三十岗乡坚持以强带弱、因地制宜、互助共赢,组织各村抱团发展。

“我们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凝聚力、促进富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原动力,通过以‘股’连心、连利、连责,构建村级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三十岗乡党委书记金华敏说。凭借这些年的努力和探索,三十岗乡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共赢之路。


图| 三十岗乡部分大棚航拍图

据悉,2024年,全乡9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62.38万元,其中百万元经济强村7个、两百万元以上村4个、三百万元以上村1个。

• end •

来源:三十岗乡

供稿:瞿其春 潘静静

审核 | 余挺生 责编 | 吴京

1.

2.

3.

4.

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