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大街小巷常会出现杨树的身影,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将近50年前,全中国却仅仅只有一棵杨树。
为了保护起这棵珍惜树种,专家研究了20年却根本没有进展,直到一对农村夫妇出现,不仅培育出了27棵幼苗,甚至于还因此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对农村夫妇是如何完成了专家都无突破的难题?
邂逅“世界独苗”
1979年,枝江县林科所所长闫孝贵在周湖村考察时,偶然听闻村民提到一棵奇特的“柳树”。
出于好奇,他前往一探究竟。
这棵树与普通的枫杨有着明显的差异:树皮光滑,叶片单生,且一个根上长出了两棵树。
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种全新的物种,被命名为“枝江枫杨”。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全球仅发现这一株,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独苗”。
面对这一珍稀物种,专家们采取了多种常规的人工繁殖方法。
首先是嫁接,这是植物繁殖中常见且成熟的技术。
专家们希望通过将枝江枫杨的枝条嫁接到普通枫杨的根系上,从而促进其生长。
但遗憾的是,这一方法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
无论是枝条的适应性还是生长环境的配合,嫁接后的枝江枫杨都未能健康成长。
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萎缩、枯死的现象。
这一失败的尝试使得专家们意识到,嫁接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合枝江枫杨。
为此专家们又转向了扦插法,通过剪取枝江枫杨的健康枝条。
将其插入土壤中,试图让其生根发芽。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树种的繁殖中,因此专家们对其抱有较大的期望。
然而,现实再次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这些插枝几乎没有生根的机会。
即使偶尔有少数插条能够发芽,但最终都因生长不良、根系发育不良而枯死。
这一现象令专家们深感迷惑,因为按理来说,枝江枫杨的枝条与其他树种并无本质区别,为何扦插会如此失败呢?
当时的专家们已经开始怀疑,枝江枫杨的繁殖之谜似乎远非普通的植物繁殖问题那么简单。
甚至专家们尝试了种子种植的方式,希望通过自然的方式让种子生根发芽。
人工培育屡遭碰壁
然而,当种子在土壤中发芽时,结果却让人惊讶。
这些种子并没有产生新的枝江枫杨,而是逐渐转变为普通枫杨树。
专家们发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一种“返祖”现象。
也就是说,枝江枫杨的种子在遗传上并未保持其物种的独特性。
反而变成了普通枫杨的后代,这一现象被称为“种子返祖”。
种子返祖的现象,实际上是枝江枫杨繁殖过程中最大的一道障碍。
简单来说,枝江枫杨的种子并没有成功地保留其物种的特征。
而是被“重置”回了,普通枫杨的基因组。
这意味着,尽管枝江枫杨的种子能够在土壤中生长,但其基因信息发生了回退,失去了其物种的独特性。
这种返祖现象不仅让专家们感到困惑,也让繁殖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每当种子成功发芽,它们便自动变成了普通的枫杨。
而这不仅剥夺了枝江枫杨物种繁殖的机会,还对整个物种的存续带来了严重威胁。
种子返祖的原因,至今没有明确的解释。
有专家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枝江枫杨的基因特征有关。
作为一种变异树种,枝江枫杨的基因组可能在某种环境或历史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某些独特的变化。
这使得它的种子,在某些条件下无法完整地继承其基因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返祖现象或许与树木的生长环境、土壤条件及外界干扰因素密切相关。
眼瞅着研究人员已经无能为例,相关部门也就只能在民间寻找“高人”。
2008年,枝江林业局将人工繁殖的重任,交给了当地的种树能手黄卫民和胡光琴夫妇。
他们并非专业的植物学家,但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他们决心一试。
再现枫杨风采
初次接手任务时,黄卫民和胡光琴并没有过多的期待。
毕竟专家们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嫁接、扦插和种子繁殖,但都没有成功。
然而这对夫妇并没有因为前人的失败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
他们清楚,要保住这一物种。
必须找到合适的繁殖方法,而这可能需要比常规的方法更多的努力和耐心。
为了突破瓶颈,黄卫民和胡光琴首先从现存的枝江枫杨树上剪取了六根粗壮的枝条,带回自家园中进行试验。
他们采用了最传统的扦插法,将枝条插入土壤。
并且为保证土壤的湿润,特别做了覆盖膜的处理,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尽管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第一次尝试依旧以失败告终。
六根枝条全部枯萎,夫妇俩并未因此放弃,而是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尝试。
每一次失败,他们都会认真分析原因,调整方法。
黄卫民和胡光琴的坚持逐渐显示出成效,终于在2010年春天,他们的努力迎来了回报。
插枝的枝江枫杨枝条开始冒出嫩绿的芽苞,成功发芽的几率大幅提升。
从此,他们找到了合适的繁殖方式,成功率高达95%。
这一突破,不仅令黄卫民夫妇欣喜若狂,也为枝江枫杨的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希望。
夫妇俩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们继续扩展繁殖规模。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将枝江枫杨的种群从最初的两株增加到了27株。
2014年,黄卫民和胡光琴申报的“枝江枫杨繁育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这些新栽种的树木,也被移植到枝江的滨江公园等重要地点,成为当地独有的地标招牌。
保护生态是责任
其实有很多的人并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去为了守护这些树木。
仅仅只是一棵树,哪怕就是绝迹了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理解的是,其实任何自然是惺惺相惜的。
香榧树是绍兴会稽山一带的稀有经济树种,从栽种到结果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2013年,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香榧树的生长周期长,但也造就了与古树相互依存、代代守护的传统。
黄天明是占岙村的香榧树守护人之一。
占岙村位于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区域,这里种植着2500多亩香榧树。
百年树龄以上的有4600多株,其中22株超过千年,最古老的已有1570年。
黄天明每天都在香榧林中工作,修剪、施肥、除草,守护这些古树的生长。
村里有六代人传承着守护香榧的责任,最年长的已有97岁。
黄天明回忆起2000年夏天的一次台风,当时为了保护香榧林,他和村民们在风雨中奋战了一夜,结果得了重感冒。
村里人都认为香榧树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也成为了当地榧农的共同理念。
近年来,香榧树的干果产量逐年增加,年产七八万公斤。
很多人开始认养千年古树,香榧精油和香榧巧克力也开始流行。
香榧林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来参观和研学,人与古树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
目前,浙江有27.5万株古树名木,其中香榧树占有8.3万株。
黄天明也表示,保护古树是一个长期的事业。
它们为人们带来了绿水青山,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利益和更好的生活。
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世界独苗”重获新生,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信息来源:
【1】湖北日报2014-09-24《”枝江枫杨”摆脱灭绝命运 被称“世界独苗“》
【2】天眼新闻2024-03-22《守护“绿色乡愁” 让古树生生不息!天柱县1400余株古树名木“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