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看了中科院心理学硕士、高级心理咨询师常军的视频,他提出的一个观点令人震惊又引人深思:我们中国人,很多人的幸福感连非洲的国家都比不了。初听此言,或许有人会觉得难以置信,但细想之下,却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诚然,从物质层面来看,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前,家家户户拥有电视机、电脑、冰箱、空调、手机、汽车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如今这些已成为寻常之物。我们的发展速度之快,甚至让一些欧洲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2024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了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GDP预计为134.74万亿元人民币,约18.9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9%左右。这些数据无疑彰显了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物质繁荣。
然而,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幸福感的提升。常军指出,非洲有些国家,虽然物质匮乏,但他们的幸福感却不一定比我们差。同样,像印度、不丹这样的国家,连WIFI都没有普及,但人们的幸福感却并未因此减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常军解释道,我们中国人太勤劳、太聪明了,47年就走完了欧洲270年的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的发展速度之快,确实令人瞩目。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过于追求物质的增长,却忽视了幸福感和快乐感的创造。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并没有转化为我们想要的那种幸福和快乐。
以山东一座小城市为例,牛肉的价格从以往的三四十块钱一斤,甚至五六十块钱一斤,降到了现在的25块钱一斤。这看似是物价下降的好事,但背后却反映了市场过剩的问题。我们大量养殖牛肉,还进口外国的牛肉,导致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降。这种过剩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生意难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
常军指出,我们创造物质的能力爆棚,但感受生活的能力却如此差劲。我们拥有了大房子、好车、有钱,但这些并没有让我们更幸福和快乐。因为我们为了获得更多物质,抛弃了原本的自在和轻松。房贷、车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虽然拥有了房子和车子,但身上的担子却让我们快乐不起来。
常军强调,人一生创造的所有物质都是一种素材,它们最终都要转换成一种感觉,那就是幸福感。我们追求大房子、好车、有钱,其实都是为了追求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亲密感和富足感。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这些感觉的创造,那么我们的幸福感就会塌陷。
的确,我们的出行、法制、金融创造力都如此饱满和完善,突飞猛进。但是,我们转换幸福快乐的能力却跟不上物质发展的步伐。我们常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生活的真谛。我们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工作而工作,却忘记了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比之下,非洲一些国家虽然物质匮乏,但人们却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生活的每一刻。他们或许没有大房子、好车、有钱,但他们拥有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他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外在世界的感恩。
因此,我们不应该仅仅以物质的标准来衡量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它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别由于走得太快而忽视了生活的乐趣、忽略了去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