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年画是春节重要习俗之一

既是辞旧迎新

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其以独特的制作工艺、艺术风格,在众多年画中自成一家。如今,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示范区居民宋红丽匠心坚守宋氏扑灰年画制作25年,让这一民间艺术得以保留和发扬。近几年,她秉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一理念,让宋氏扑灰年画焕发新的活力。

春节越来越近,扑灰年画非遗传承人宋红丽也越来越忙了。

1月16日,记者来到宋红丽的工作室,她正在抓紧制作扑灰年画,为春节市场做准备。

宋红丽的工作室面积不大,却装下了她的万千世界。环视一周,满满当当的是制作扑灰年画所需要的工具、颜料。墙的一侧悬挂着各式各样已经制作完成的年画裱件,造型古朴稚拙,表现手法原真,色彩绚烂而富有美感。

“宋氏扑灰年画在民间就是年的象征,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摆放。”宋红丽说,因祖上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画匠,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小学的时候就爱写写画画。直至中学毕业后被爷爷选中,开始学习宋氏扑灰年画。

宋红丽的爷爷是宋氏扑灰年画传承人。2016年,宋氏扑灰年画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技术精湛、坚持制作扑灰年画近20年的宋红丽,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氏扑灰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扑灰年画的制作,已是宋氏扑灰年画第五代传承人。”宋红丽介绍说,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和年画爱好者找到宋红丽,主动学习、体验扑灰年画的制作过程。


所谓扑灰,就是柳枝烧炭成灰,“炭灰为骨、落彩为衣”,一遍遍在纯棉白布上描绘出更精致的作品。粉脸、粉手、敷彩、描金、勾线……看似纷繁复杂的工序,在宋红丽的熟练操作下,制作出各式各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年画。

《坐骑八仙》《七十二全神图》《二十四孝图》《家堂》……一张张色彩明快、线条单纯、极富个性的画面充满着年福、节庆的传统文化魅力。

“制作宋氏扑灰年画工序比较多,选材也非常讲究。从绘制初稿到制作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宋红丽说,宋氏扑灰年画是全手工绘制而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艺术形式,花费再多时间也值得。

一幅简单的作品通常需要四五天,而复杂一些的甚至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作为宋氏扑灰年画传承人,不仅要把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继承下去,还要将传统的技艺融进现代生活中,做出‘色道纯、线道工、味道正’的新作品,让年画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光彩。”宋红丽告诉记者。


近几年,她一方面坚守宋氏扑灰年画的老技法,常常外出交流学习,让宋氏扑灰年画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抓住当前年轻人对于“国潮”的追捧,在题材方面大胆创新,让传统年画融入大量现代文化元素,并在文创制作、艺术收藏等领域拓展年画的新功能、新价值。“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投入力度,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热爱咱们的传统文化,年画在市场上不仅活了下来,而且火了起来。”宋红丽说。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宋红丽创作的观音系列年画在当地很受欢迎。“观音菩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被视为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是度化众生的菩萨。”宋红丽说,希望观音系列年画能够记录他们这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更希望更多年轻人会因为这些年画,留住年味,记住乡愁,传承文化。

记者 侯科建 通讯员 翟晓飞

来源:《濮阳日报》

编辑:吴钰

初审:宋冬冬

终审:赵建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