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如此在乎一件公共装饰品,背后还有一层潜台词:如果是公共财政埋单的公共品,那么花费的多少和效果的好坏就应取得一致性
近日,辽宁朝阳一女神形象的花灯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不如2024年的同款花灯好看。朝阳市双塔区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这组花灯的原型应该是文物“红山女神像”,今年的花灯还原度是比较高的。花灯初步安装后,确实是网传的样子,但不是最终的呈现效果。据悉,花灯“红山女神”,创意源于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红山女神头像。
2025年的花灯(左)和2024年的花灯(右)
有网友认为今年的“丑”。也有网友觉得今年的花灯做得没毛病,贴合文物复原像,反而是去年的花灯,虽然好看,但网红脸跟红山女神没有半点关系,调侃“白幼瘦的风到底还是吹到了5000年前”。审美没有唯一标准,也没必要统一审美,对于引发争议的“红山女神”花灯,确实没必要上岗上线。当然,既然是面向公众的、处于公开场合的装饰品,就要准备好接受大众审美评点乃至批评的准备。
如果是纯粹虚构的人物,或者是神话传说中难以考证的人物,那么其五官造型都按照“最美”去创作,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身份明确,就如这次朝阳市塑造的是“红山女神”,既然有基于科学考古意义上的复原像,那么对照复原像创作,应该成为基本遵循。就好比“环肥燕瘦”是历史的明确记载,总不能在肥瘦问题上给予颠倒,尊重真实应是起码要求。艺术高于生活,但没必要和生活背离。
其实,人们之所以如此在乎一件公共装饰品,背后还有一层潜台词:如果是公共财政埋单的公共品,那么花费的多少和效果的好坏就应取得一致性。如果当地能够公开这些花灯的造价及其中标商,市民心里自然就有杆可以衡量的秤。一些市民觉得不好看,可能只是觉得品质不够、做工粗糙等。换言之,如果能让市民说出“花这个价钱,造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那就是经得起审视的。
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2023年七夕,河南鲁山县一座“牛郎织女”雕塑引发争议,虽然不少网友也吐槽“太丑”,但追问和质疑的焦点在715万元的花费上。后来当地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处分了相关负责人。很多时候,质疑的源头只是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近年来每逢传统节假日,类似的大型公共装饰品都会在各地出现。这次,有网友就在留言区晒出了全国多地的“女神”,审美品评的意见也褒贬不一,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设置公共装饰品,为节日或活动营造气氛,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可以满足民众的游玩鉴赏需求,有十分积极的一面。只是也要讲究度,无论是艺术上的,还是排场和经费上的。
目前,双塔区文旅局已经表示收到了大家的反馈,也非常重视这件事,正在积极沟通。那么最终会呈现出什么样,又是否会吸纳市民和网友的建议,不妨多一些期待。而这件事留下的反思或许是,在装饰项目启动前,就可以通过网络尤其是当地媒体,征求一下网友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也不是说,有人觉得丑或者有人反对,就一定要推倒重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女神”的模样,不必简单地非此即彼。某种程度上可以讲,包容不同审美是艺术的宿命,而创作者有所坚守也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哲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