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2025年1月16日,台湾地区死刑犯黄麟凯被执行枪决,成为赖清德上任后首位伏法的死刑犯。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关于死刑存废的激烈讨论,而台北市议员苗博雅的态度,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作为坚定的“废死”倡导者,苗博雅在赖清德执行死刑后并未发出强烈的谴责声音,反而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回应质疑,引发了公众对她双重标准的质疑。民众在社交平台上纷纷质问她,为什么当马英九执政时执行死刑时,她可以公开谴责,而赖清德执行同样的死刑时,却保持沉默或轻描淡写?她的这种立场,显然暴露了她在政治上做出的妥协与权衡。



死刑问题本应是基于理性与法律的讨论,但在台湾,尤其是在民进党内部,往往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黄麟凯的死刑执行,尽管是在合法框架内进行的,但却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根据最新的民调,高达97.1%的网友表示支持执行死刑。这个数字背后,是台湾社会对犯罪行为和司法公正的普遍看法。民众认为,死刑是对极端暴力犯罪的应有惩罚,任何未能废除死刑的国家,都应该执行死刑。然而,苗博雅作为民进党的旗帜性“废死”人物,居然在面对赖清德执行死刑这一事实时表现得如此轻描淡写,是否意味着她的“废死”立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出于对人道和司法的真正关怀?

当初,苗博雅不止一次公开批评马英九政府执行死刑,并将其指责为“救民调”之举,而如今,赖清德做出相同决定时,苗博雅却选择了避而不谈,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做出极为含糊的回应,回避了对赖清德的直接谴责。她在直播中声称,死刑是一个“激烈争论的议题”,任何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她却回避了对于赖清德执行死刑的批评。这一立场让人不禁要问:为何在两岸政策、社会民生等议题上,苗博雅总是能表达强烈的个人见解,而在这一关乎司法公正、社会伦理的核心议题上,她却保持如此低调?是不是因为民进党政府的立场改变了她的“废死”理念?



事实上,苗博雅之所以如此反应迟钝,是因为她深知,当前台湾的政治氛围中,废除死刑这一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理性辩论的问题,而是攸关政党利益和政治生存的筹码。作为民进党的旗帜性人物之一,苗博雅在“废死”问题上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了民进党在政治博弈中的选择。民进党深知,虽然大多数民众支持死刑,但在“进步”的政治话语中,废除死刑已经成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民进党虽然在言辞上维持着“废死”的立场,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为了政治需要妥协。而苗博雅,作为民进党的一员,面对赖清德的死刑执行,显然无法与过去的批判言论保持一致,她只能做出妥协,选择沉默,甚至为自己的双标辩解。

更值得注意的是,苗博雅在回应民众质疑时表现出的态度,实际上揭示了台湾政坛中普遍存在的政治作秀与虚伪。她原本鼓吹的“废死”理想,在面对执政党利益时,瞬间变得模糊不清。她的这种双标行为,暴露了政治人物在“原则”面前的软弱与妥协。而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站在“废死”阵营的领导者,苗博雅对赖清德执行死刑的沉默,不仅让她的政治立场变得站不住脚,也让民众对她的诚信产生了深刻怀疑。



在民众心中,政治人物的言行一致是衡量其可信度的重要标准。苗博雅在过去批评马英九时口无遮拦,但面对赖清德时却保持沉默,这种对不同政党的标准不一,难免让人感到厌恶和失望。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尤其是在如此关键的议题上,苗博雅的选择不仅令人质疑其政治理念的真诚性,也反映出台湾政治体系中“利益交换”的肮脏与无底线。

苗博雅在赖清德执行死刑事件中的立场变化,不仅暴露了她的双重标准,也深刻揭示了台湾政坛在司法和社会议题上的虚伪与利益驱动。她的行为无疑是为了迎合政治环境和政党利益的妥协,抛弃了曾经的立场和信念。这种“政治便利”的选择,不仅让民众对她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让台湾社会的司法公正和伦理讨论,深陷于党派斗争的泥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