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从2005年开始,基本养老金每年都会进行统一调整。当初每年上调的幅度高达10%,后面上调幅度越来越小。直到2024年,上调幅度平均为3%,为20年来的最低涨幅。



对于已经退休的人来说,上调养老金当然是好事。

但是,养老金发放其实从10年前开始就已经很紧张了。到了现在,单纯靠参保人缴费,根本不够发。

即便这样,为什么每年还要上调养老金呢?

答案其实很扎心,即便经历20年连涨,大部分人的养老金也不高。离安享晚年,有不小的差距。



全国3亿人,平均每月领1800元

2023年职工养老金和居民养老金支出总额为6.8万亿,领取养老金的总人数为3.14亿,平均下来每人每月领取金额约1800元。

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1800元只够基本生活开支。与安享晚年和品质养老,还差的很远很远。

3.14亿人中,有1.6亿人领取的是居民养老金。根据2023年的数据,全国居民养老金月均只有220元!

220元能够干什么?每天吃饭都不够!所以居民养老金每年上涨,是应该的,而且上涨幅度要更大一些。

职工养老金要好很多,全国职工养老金月平均为3742元,比2022年上涨了100元左右。由于养老金是不需要扣税、交五险一金的,这相当于打工人的税后收入。折合相应税前收入,在5000元左右。

放在全国看,其实不算少了,奈何职工养老金的分布并不平均。



两千多万体制内职工每月平均养老金在7000元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0000元,比如北京、西藏、上海等地;而江苏等地体制内养老金也在9000元左右。

相比之下,一亿多体制外退休人员平均只有3162元,不到体制内的一半。更扎心的是,除去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体制外职工的退休金只有2000-3000元。

这样的养老金水平,真的不高。日常吃穿行,基本就消耗完了。

如果想要出去旅游或者花更多钱,要么自己有存款,要么儿女补贴。

总的来说,即便经过了20年上调,我们的养老金其实仍然是比较低的,只有7%体制内职工,养老金比较高。

另外93%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的确是应该上调的。

养老金不够发,上调的钱从哪里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次发布会上说要上调的不是人社部的负责人,而是财政部的负责人。

现在每年靠参保职工的社保缴费,其实不够发放当年的养老金。这并非臆测,而是有实打实的公开数据支撑。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每年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比当年要发放的养老金少了上万亿。

这些钱从哪里来呢?靠的是财政补贴。

这也是为什么财政部会说要提高养老金,因为每年财政部都会调动一两万亿的财政补贴给社保基金。

要知道,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20来万亿,接近十分之一用来发养老金了。

之前很多机构预测未来养老金缺口会扩大到10万亿,届时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会达到4-5亿,而劳动人口降到5-6亿。

将来财政部想要补贴,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养老金高/养老金低,两种养老生活

养儿防老,是传统观念。二三十年前,有养老金的人是极少数,当时养老要么靠之前的存款,要么就靠儿女接济。

其中,靠儿女接济的,可能占大多数。

不过,靠儿女养老,也要看儿女的经济能力。养老生活,没什么主动权。

看看现在,养老金很高的体制内退休职工,和养老金很微薄的退休老人,过的完全是两种养老生活。

养老金过万的体制内职工,不光买菜自由、旅游自由、跳广场舞自由,还有儿女围着自己转。因为很可能,他们的退休金比儿女的工资都高。

如果没有养老金,或者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块钱,买菜的时候难免斤斤计较;如果生病住院了,花费多一点、时间长一点,可能还要遭到儿女嫌弃。



但很不幸的,大部分退休老人目前是第二种养老生活。老来现金流,并不足以支撑他们随心养老。

国家每年提高养老金,的确是好事,而且也的确有好几亿人需要提高养老金。

但奈何,未来的养老危机实在太严峻,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社保缴费的人会越来越少。十几年后,即便到时候国家想要普调养老金,恐怕是有心无力。

当前正是配置养老年金很好的窗口期,如果你当前收入稳定、开支不多,建议提早配置一份养老年金,将养老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