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十堰晚报,@合一,Wilddocu,ThaiNationalParks。

湖北十堰一女子偶遇奇特动物

1月13日,网友为@合一的赵女士与朋友趁着天气非常好,于是决定到湖北十堰的武当山风景区进行徒步。她们并不是非常专业的徒步爱好者,因此走的就是很常规的路线,这才算是休闲活动嘛,不然就是挑战项目了。

这天是工作日,因此山上的人并不多,几人边走边聊往山上爬。突然,赵女士余光瞥见一处的岩壁的下方似乎站着一只“山羊”。她好奇地靠到跟前,这才发现了不对劲,这个动物显然并非山羊,它像是很多物种的杂糅体。



其头部看起来就是很像羊,毛发是黑褐色的,但是耳朵都像驴耳朵一样狭长,而且两只耳朵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它的眼睛又大又亮,看起来非常呆萌,眼眶上有一层浅色的毛发,就像是画了眼影,而眉心有一块白色的毛发。



再看其身体,体长差不多在1.2米左右,肩高差不多80厘米吧?其全身被毛以黑褐色为主,但毛发并不茂密;颈部和背部覆盖着蓬松的鬃毛,似乎是棕色的;其四肢的颜色由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蹄子看起来就非常有力,应该也是能在峭壁上飞檐走壁的物种。

本来应该很气势的,但是它看起来就是怂怂的,感觉无精打采,甚至赵女士靠近它,朝它招手,甚至问它:“可不可以交个朋友?”它都无动于衷。最可怜的是,它的头上只有一根角!它肯定不是独角兽,因为另一根角显然是断掉了,基部还清晰可见。



赵女士用手机识图了一下,很快就确认这动物居然是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的物种——中华鬣羚!按理说这样罕见的物种应该是非常警惕的,但这只中华鬣羚居然傻乎乎地盯着赵女士好久,甚至完全不打算跑开的样子,赵女士最后甚至将手都伸到其跟前不足半亩的位置,这只中华鬣羚依然是无动于衷。



赵女士随后打电话向十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说明了情况,在告知了具体位置后,赵女士就离开了,相信会有人去妥善处理的。

中华鬣羚

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的民间俗称有很多,比如:苏门羚、山驴子、明鬃羊、岩驴、四不像等等。其中“四不像”是使用最广泛的,因为人们觉得它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人们就称其为“四不像”。另外,驯鹿、驼鹿和麋鹿一也被叫作“四不像”。



中华鬣羚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地。它的外形我刚才描述过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鬣羚的鬃毛颜色是不同的,在我国是根据地域划分的。西部地区的鬃毛是灰色到白色的;东南部的则是灰色的;四川亚种的鬃毛则是黑色的。

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介于1000米~4400米的区域,包括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以及多岩石的灌木丛地带,这些地带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及理想的隐蔽庇护。



其活动习性展现出显著的晨昏特性,即倾向于在清晨与黄昏时外出活动,以此策略性地避开日间的高温与强烈日照。它们性格孤僻,倾向于单独行动,雄性个体通常独自游荡,而雌性及其幼崽则可能形成包含5至6只成员的小群体。凭借出色的攀爬与跳跃能力,它们能在崎岖的山岩间自如穿梭,以此作为对抗捕食者的有效手段。

在饮食方面,中华鬣羚以多种灌木的嫩叶、花朵、果实以及草本植物的根茎为主食,同时也偶尔前往盐渍地补充盐分,并对菌类食物情有独钟。这种多样化的杂食性饮食习惯,使它们能够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中轻松获取丰富的营养来源。



繁殖季节通常始于秋季,雄性会通过发出特有的叫声来吸引雌性进行交配。交配完成后,雌性的妊娠期大约为7至8个月,每胎通常会诞下1至2只幼崽。幼崽出生时体覆白毛,但随着成长,其体色会逐渐变深。幼崽出生后不久便能自主活动,并在大约2至3岁时达到性成熟阶段。

保护现状

中华鬣羚除了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在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近危(NT);在我国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易危(VU); 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也是易危(VU);并且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的Ⅰ级物种。



中华鬣羚如同其他森林动物一样,随着其分布区内森林被大量采伐,栖息地遭受破坏。此外,由于中华鬣羚体型较大,能提供较多的肉食,其皮板质量又属上乘,常被过度猎杀。

因此,加强对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对猎杀保护动物的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对确保这一珍稀物种的存续至关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