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悄然浮现:学生群体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在这背后,家长的功利性思维难辞其咎。



家长们往往将孩子的成绩和未来发展视为重中之重,一心想让孩子考入顶尖学府,拥有令人羡慕的职业。在这种功利心态驱使下,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填满。从清晨到深夜,孩子们在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中艰难挣扎。本该充满欢笑与自由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无情剥夺。

我曾接触过一位初中生晓宇,他的父母为了让他考上重点高中,给他报了五六个课外辅导班。每天放学后,晓宇都要马不停蹄地奔赴各个补习班,连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周末更是被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长期的高压状态下,晓宇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常焦虑不安。最终,他被诊断出患有中度抑郁症。

家长的功利性还体现在对孩子兴趣爱好的漠视上。只要孩子的行为与学习无关,就会被视为浪费时间。小悠热爱绘画,梦想成为一名画家。然而,她的父母却认为画画不能当饭吃,对她的爱好横加阻拦,要求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小悠只能偷偷地在角落里画画,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压抑。渐渐地,她对生活失去了热情,陷入了抑郁的泥沼。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严重破坏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在长期的压力下,内心的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他们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只能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一旦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极限,心理防线就会轰然崩塌。

要改变这一现状,家长们必须转变观念。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应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学生抑郁症发病率上升的警钟已经敲响,家长们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摒弃功利性思维,用爱和理解为孩子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