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寒风凛冽,川流不息的工程车辆和起落不停的塔吊支臂、交相辉映的电焊花,组成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画面。1月14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进平陆运河马道枢纽施工现场,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的工地上,标着朱红数字的枢纽船闸主体、笔直的廊道已初具规模。
相较于往年的多雨季节,无雨的寒风天气更利于工地作业,是施工的黄金时节。
“即便大风刮得脸生疼,工程建设也一刻都不能停。”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告诉记者,工程自2022年8月28日开工建设以来,数千名工程师、工人、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在马道枢纽争分夺秒、日夜奋战。
始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的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及西南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通往东盟地区的通道,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港出海缩短内河航程560公里以上。
在12号塔吊下,24岁贵州女孩冉孟愁身手敏捷地走下塔吊操作室,一脸稚气的她已经是一位特种设备起重“老司机”。
马道枢纽狭长的工地上,数十台塔吊密集林立,如何实现精准操作、密切配合与安全有序,是所有塔吊操作者面临的共同挑战。“高空作业一定得胆大心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情况,尤其是恶劣天气来临,不过现在我已经克服恐惧,什么时候都不会再害怕。”面对记者的啧啧称赞,冉孟愁爽朗笑道。
每天早上6点半,项目电焊工佟鑫准时进入施工岗位,巡查检测止水铜板有无焊接漏缝,从上到下,每一层作业区都要爬上去检测。33岁的他有着多个工程建设的经历,但站在平陆运河工地上,他的眼神坚定,“第一次参建这么宏伟的工程,世纪工程有我的身影,自豪!以后带着我的家人来参观我参与建设的平陆运河,想想就美得很!”
“这里的施工节奏很快,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今年年夜饭我将继续和工友们一起吃。”电工蒋小华表达了参建的自豪感,即将到来的春节将是他在工地上度过的第三个春节。
在平陆运河开挖前,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货物走水路出海大多“舍近求远”——从广东广州转港,再发往海内外市场,线路远、耗时长、成本高。修建高效的江海联运大通道,势在必行。开工至今,6000多台(套)设备、2万多名建设者,正在让平陆运河一点点从梦想蓝图变成现实。
项目开工前一个多月进驻工地的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何俊辉,笑称建设进度堪比“来时荒无人烟路,走时万家灯火明”。他介绍:“目前平陆运河三大枢纽正处于船闸主体结构全面施工阶段,平陆运河计划2026年如期建成。”
何俊辉还津津乐道平陆运河开创的许多“首个”: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阀门启闭速度最快的内河省水船闸,并在世界上首创省水池叠合布置形式,实现土地资源和工程投资的节约。开创了两个国内之最、一个国内首次:国内通航等级最高的运河,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国内土石方工程量最大(约3.15亿立方米)的交通工程,是国内第一条全生命周期智慧运河。
“平陆运河自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创造了令人称赞的‘平陆运河速度’。”程耀飞对施工进度数据熟稔于心——截至今年1月12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76亿元,占总投资的66%;开挖土石方2.7亿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85%;船闸混凝土浇筑342万立方米,占工程总量的59%;土地征用和群众搬迁及安置基本完成,6所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
“两年多的时间,平陆运河拔节生长,一条世界级运河初露英姿。”程耀飞自豪地说。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