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1月17日电(记者 张蕊) 1月16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举行《2023—2024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媒体发布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所长蒲松涛对《2023—2024年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蓝皮书》进行解读。


媒体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张蕊 摄

谈及2025年未来产业领域趋势展望时,他提到,人形机器人方面,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使之成为具身智能关键载体;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或将迎接量产元年;另外,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制造业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探索。

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有三大趋势展望:即多模态模型或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标配;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燃起产业“第二增长曲线”;具身智能融合感知、决策和行动,开启智能系统新范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程楠对《2023—2024年中国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蓝皮书》进行解读。谈及趋势展望时,她表示,从国内形势来看,以提升高质量科技供给为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应急攻关模式加速建立,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抓手的政策法规支持体系正加速落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示范载体正加速布局。

不过她也提到,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活力仍待进一步提升;促进科产融合的场景建设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基础的支撑能力仍待进一步强化。

未来几年内,哪些新兴技术或产业领域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对此,程楠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产业来说,制造业一直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但是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产业结构包括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而所谓“新兴”和“未来”就意味着它的增速快,但是占比低,传统产业占70%至80%,其实稳增长很大程度上与传统产业密切相关。

“GE公司提出了‘1%的威力’的说法,就是在很多重点领域,像电力、交通等,1%的效率提升就可能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她说,所以很多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尤其是利用数字技术、新兴技术和绿色技术实现的效率提升也能带来很大的市场空间。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专注于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确实要在一些新兴、未来产业领域,尤其是一些关键赛道进行布局。”程楠说。

(实习生王雪逸对本文亦有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