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苏州市书法家协会、苏州工业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建元圆融发展主办,圆融艺术中心、明·美术馆承办的“借古开新”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学术讨论会暨刘灿铭书法艺术品鉴将于1月18日启幕!

01 艺术品鉴

“借古开新”刘灿铭书法艺术品鉴

时间:

2025年1月18日13:30-21:00

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艺术客厅

(圆融天幕西街20幢)

02 迎新公益活动

“借古开新 迎春送福”春联惠民活动

时间:

2025年1月18日11:30-14:30

地址: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艺术客厅中心广场

(圆融天幕西街20幢)

03 讨论会

“借古开新”当代书法发展学术讨论会

时间

2025年1月18日15:00-17:30

地址

苏州明·美术馆

(李公堤四期15幢)

本次展览以“借古开新”为主题,将展出刘灿铭30余幅作品,呈现了刘灿铭对于书法艺术创新的理解与追求。所谓“古”,是传统经典及历代书法遗存,包括“二王”经典、新发现的书法文献资源等,从“古”中学,需要通过广泛的练习与融通;所谓“新”,一是有中生有,对传统要有开放的思路和不同的视角,二是新的排列组合,要看到书法元素的可塑性、可变性。在“借古开新”的过程中,“古”是不可或缺的借鉴和源泉,为新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可能性。

前 言

□刘灿铭

“借古开新”是展览的主题,是我对自己书法的期待,也是我创作理念和实践的思考。

当代书法的时代精神如果有关键词,那么“发现”一词一定在其中。2023年在京举办的“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是新中国考古发现文字遗迹对当代书法楷范意义的阐释,同时也对我们这个时代书家面对“承续”责任,拓展中国书法发展内蕴提出了必须面对的课题。发现传统、发现古人是研究书法的态度,发现自我是学习书法的目的。找寻发现新的书法资源和元素,在当下同质化、趋同化的书坛显得尤为重要。


安且康 15.5cm×35cm

作为当代书法创作者中的一员,“借古开新”成为我创作中的主要方法、理念与路径。展览中的临写作品,是我“借古”的过程。临写伴随着每一个书法学习者的一生,我在临摹中同时观照传统经典和书法新资源,是为了拓展学习的广度,也是为了贯通书法的发展脉络,增加学习的深度。以艺术价值为中心,辅以史料及相关研究,自上而下地进入书法史的序列,为我“借古”提供了道路。“借”的本义是借进和借出,“借进”是需要还的,如何还?怎么还?还多少?这取决于个人的态度,要把从古人那里借来的东西还给古人,留下自己汲取消化的部分,我想这为“开新”提供了可能。如被“借出”,则是一生的奢望,也许无法实现。


无量寿佛 16cm×90cm

所谓“新”,我想有两种通道,一是有中生有;二是新的排列组合。“有中生有”的第一个“有”就是传统,是借古的过程,当然这个传统不仅是“二王”经典,还是包含新发现的书法文献资源在内的所有历代书法遗存,对于传统要有开放的思路和不同的视角,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和而不同,同中求异。第二个“有”就是新有,是借古的目的。新“有”是有难度的,要有“化”传统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和锻造在大量的借古实践中形成,同时在当代书法审美中得以展现。新的排列组合是借传统元素和新资源进行系统组合,因为书法元素具有可塑性、可变性,如同“洗牌”一样重新排列则进入了新的序列,有了新的可能。


王羲之十七帖选 23cm×152cm

借助对传统经典的广泛学习与融通综合,我将新的排列组合运用在创作中。这种新并非打破旧的来树立新的,而是在传统基础上出新意,在风格相近的经典中进行变通叠加,在风格相左的传统中进行协调,同时,我关注到对书法新资源特别是敦煌遗书的利用要有取舍,取其精华,借助对不同书体经典的学习融合,创作展现出符合传统经典审美的新面貌,以一种有中生有的方式展现出具有时代特征且不脱离传统的个人面貌。


真实不虚 16cm×79cm

2002年由于筹建大学艺术学院,工作繁忙,人心浮躁。为了节省时间,平复内心,我开始对作品做减法,以楷和草为主,一静一动。楷以敦煌写经为基,草以张旭大草为本,一是保持内心平静与平和,一是释放内心散乱与浮躁。达到了写字与工作的统一协调,达到了内心的平衡。敦煌遗书历经七个世纪,多种风格并存,我比较喜欢敦煌六朝写经书法的味道,这种味道具有可塑性,鲜活而不失严谨,呈现出隶楷行草书体的混合和交叉,有了变通的可能。我在前期大量临写经典碑帖基础上,在楷、草之间,不经意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行草书法语言,有了自己的书法特色。当然,有很多人甚至包括从事书法专业的人也未必能看懂,它的综合性不是一眼能见底的,还得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这种行草书风格被固化,稳定了较长时间。近期回溯“二王”及“二王”一脉经典,我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升。把“二王”经典语言植入其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新的排列组合,似乎有了新的气象。这种经典与新的文献资源之间的交叉融通,为“开新”提供了可能,可能会成为当下书法创作的主要风格。


老子第二章 16cm×79cm

我非常有幸,四十余年的书法求索之路,一直与书法双向奔赴;我非常有幸,在当代发现并享有新的书法资源,身后是五千多年来的光荣与梦想,前方是新时代的万千气象与无限风光;我非常有幸,能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在万古江河的中华文脉中、在灿若星辰的经典中践行我的事业与使命。

奔腾不息的文明江河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书法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壮阔的新境界。感恩时代给予我机遇与挑战、使命与责任,在伟大传统的激励下,在党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感恩书法给予我动力与自信,传承与发展,在传统书法的学习中不断增强能量,丰富自己。我将在今后的书法创作中,不断深化对书法的规律性认识,保持独立自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兼容并蓄、坚持走自己的路,借古开新,肩负使命,谱写新章,为当代书法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艺术家介绍


刘灿铭,江苏靖江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现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江苏省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第四届“紫金文艺奖章”获得者,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名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

来源:明·美术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