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得我们打摆摆


打摆摆


屋头零下


冷得人都长霉了


手冰欠







四川人有好怕冷啊


如果最近看到一群四川人

在那里打来打去

不用好奇,不必围观

因为他们是

冷得打!摆!子!

进入三九的“速冻”模式

地处湿冷魔法攻击区的四川

冷得哐哐直放大招

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抗冻大作战”一触即发

北方靠暖气,南方靠勇气

我们四川人靠的是一身正气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意

其他地方入冬是“温室里的花朵”

四川人过冬就像是

被强行“打入冷宫”

早上穿衣是冰桶挑战

晚上洗澡是冬泳冲刺

前一秒还在追求松弛感和精致美

后一秒就是抗寒“六边形战士”

科技与狠活 轮番上阵

但再冷四川人也必须在

大冬天开窗透气

日子可以闷一点

房间闷一点绝不行

四川盆地阴雨多,湿气重

不开窗户就会有霉味

就算下大雪也要开窗


图片来源:小红书@海霞

正是如此

保暖对我们四川人来说就太重要了

从“祖传保暖”到“科技抗冻”

今天就把压箱底的保暖神器

拿出来展示一波 包好用的!



古人有自己的暖宝宝


在没有暖气和空调的古代

我们老祖宗自有过冬小妙招

手炉、足炉、熏炉……

一“炉”护体 寒气无语

比如这个冬日“小精灵”

四川博物院藏

隆珐琅夔龙团花海棠式手炉

被称作古人的“移动暖手宝”


图片来源:四川博物院官方

既可捧在手心

也能放进袖内

当时的手炉多为铜制

流行于明清时期

往里面装上炭火

居家、出街、走亲访友...

四舍五入就是一个行走的暖宝宝

唯一可惜的是保暖时间有限

但光就这颜值 谁不想入手一套

知道的是保暖品 不知道的是艺术品


民国就出烘烤一体机?


这个物件

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图片来源:小红书@小意

民国《崇宁县志》记载:

烘笼,古名熏笼,以竹为之。

它就是早些年四川街头巷尾的

“流量担当”——烘笼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还有人叫它火兜、烘咡、烘蓝

别看它造型简单质朴

看起来就是带提手的竹篮

但只要里面放置一个瓦盆

放上烧红的木炭

再覆一层烧过的木炭灰

秒变小太阳的“平替”

有时还能充当

烘干机、烧烤机的作用

在阴雨连绵的四川盆地

小孩的衣服不容易晾干

就用烘笼烤干

逢年过节

街坊邻居在笼里面

烧个花生、烤个红薯

摆摆龙门阵 好巴适嘛


图片来源:小红书@绵州云野

烘笼的炭灰选材也大有讲究

木疙瘩、树根燃烧后的

炭火都是绝佳燃料

早上给烘笼放好燃料

中午都能闪着火星子

甚至还能用到晚上

加料一分钟 保暖十小时


老成都人的暖床平替


如果说烘笼是四川人白天的御寒神器

到晚上我们老成都人

也有自己的平替电热毯“汤婆子

在电力系统没那么发达的时期

它就是“手脚冰凉星人”的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小红书@香秀silk文创

乍一看,只是个圆滚滚的铜壶

顶上还带着个小螺帽似的口子

但只要往里灌上热水瞬间支棱起来

上床前半个小时放被窝效果更佳

记得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棉布

早上醒来壶面还是温嘟嘟的

要知道早在宋代

它已经是 “网红” 级别的存在

黄庭坚还专门为它赋诗立作:

小姬暖足卧 或能起心兵

千金买脚婆 夜夜睡天明”

它在过去可还是轻奢用品哦

自古人家就有很多花名

“汤捂子”“锡夫人”“汤媪”“脚婆”…


图片来源:《甄嬛传》剧照


行走的“空调衣”


现在的保暖神器五花八门

电热毯只是入门级

四川的冬天是出了名的

屋里比屋外还冷得发抖

四川人防寒主打一个全副武装

隐形热能衣、弹力肌底衣…

款式五花八门 温度时高时低

但含金量最高的还是自发热软衣

上身的体感:全身都贴满了暖宝宝

两层面料中间夹着碳纤维丝发热层

里面还藏着小小的温控芯片

三挡温度随意调节

充一次电 暖三天身


图片来源:小红书@抹茶布丁

秋衣秋裤瞬间升级为“发热战袍”

这次室内室外总算是一个温度了

家里的“小太阳”也许会欺骗你

但你可以永远相信发热衣

毕竟一个是局部加热器

一个行走的空调仪


手脚冰凉星人的神


对手脚冰冷星人来说

发热鼠标垫是神一般的存在

它的发热速度超快

10 秒就能让掌心温暖

手抖星人冬天的命都是发热鼠标垫给的

有时候忙起来顾不上吃早餐

它还能客串烘热牛奶的小助手

边工作边暖手 顺带把早餐热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KUIO

当同事们还在晒鼠标垫的颜值

你已经进入到next level

开始晒鼠标垫的温度了

取暖方式千千万

但安全用电、用火不能忘哦



熊mer:天选防寒体质


四川人的保暖有各种黑科技加持

四川的大熊猫该如何过冬的呢?

天生自带 “毛皮大衣”的熊mer

就是一个行走的保暖神器

它们皮肤平均厚度有 5 毫米左右

最厚的地方甚至达到 10 毫米

身上的毛也是保温严选

既有针毛又有绒毛 又厚又粗

生来就喜提“豪华毛线绒套餐”


图片来源:小红书@哈基米i型

这被毛就像一层超级保暖的 “加厚棉被”

随时都裹在大熊猫身

而且它们的毛的表面富含油脂

就跟打了一层“天然蜡”

锃光瓦亮 防水又防潮

毛发里还充塞着一层厚厚的松泡髓质层

这玩意儿就是保暖界的“王者”段位



云撸熊猫啦





想了解更多大熊猫成长的故事

欢迎锁定中国首档

大熊猫文化人文纪实观察节目

《熊猫奇遇记》

四川卫视每周五21:05播出

一起探秘国宝鲜为人知的“熊生”

今晚就有播出噢

每周五晚 21:05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四川卫视

编辑:凯娃子

校对:周莎

责任编辑:程昕

审核:李景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