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岩鹏
2025年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在“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释放了强烈信号:国家将加大力度支持创新药发展,推动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医药市场最大的支付方,医保支付对药企的销售和利润具有决定性影响。在鼓励创新药发展方面,国家医保局近年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自2018年成立以来,医保目录调整为一年一调,显著缩短了创新药纳入医保的时间。据统计,2017年谈判成功的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的中位时间为4.6年,如今已缩短至不到2年,部分新药甚至能在上市半年内就进入医保目录。7年来,医保药品目录已累计新增835种新药好药,去年新增的“全球新”创新药更是达到了38种,创历年新高,这充分彰显了医保部门“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坚定导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医保局通过集采政策,为创新药发展腾出了宝贵空间。自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约4400亿元,其中超3600亿元用于谈判药使用,即“老药”集采省下来的钱80%流向了创新药。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医保基金负担,更为创新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创新药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价格往往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同时,挂网采购流程繁琐、医保目录内药品种类有限等问题,也影响了创新药的供应效率和应用范围。
针对这些堵点,国家医保局在近期(1月9日)召开了支持创新药发展企业座谈会,并表态将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更有力度的政策举措。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引导商业健康保险将创新药纳入保障范围;优化创新药首发价格管理和挂网采购流程,提高挂网效率;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及时纳入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品;推动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做好药品配备,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利用集采平台经验,支持医药产业“出海”。
其中,丙类药品目录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在17日的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丙类目录旨在完善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为商业健康险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其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丙类目录将聚焦那些创新程度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患者获益明显的药品,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新的支付渠道。
为确保丙类目录的顺利落地,国家医保局还计划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优化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对丙类目录药品实行特殊支付安排;提前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时间,为新药申报提供更多便利等。
在基本医保现有的甲乙类目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丙类目录是完善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的一次重大尝试,有利于发挥医保部门政策优势、专家优势和管理服务经验,为商业健康保险确定药品保障范围提供公共服务,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满足患者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疾病治疗经济负担。总之,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满足患者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也将为创新药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期待更多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早日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作者系《华夏时报》编委、大健康新闻部主任)
见习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