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一个善行,托举向上力量;一个好人,带动无数好人。1月9日,2024年“广东好人”发布暨文明实践成果汇报活动在广州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196名2024年“广东好人”,我市共有12名身边好人入选。为生动展现“广东好人”榜样力量,学习身边好人的高尚精神,从即日起开设“德耀汕头·文明向善”专栏,每天推出一篇身边好人的典型报道。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广东好人”陈伟洲。
“广东好人”陈伟洲:
用30年的坚守和奉献
书写科技兴海
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在南澳岛,有一位被誉为“海岛赤子”、默默耕耘了30年的科技工作者,他用30年的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一段关于科技兴海、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他就是陈伟洲,2024年度“广东好人”荣誉获得者。
上世纪90年代,陈伟洲从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当时的他面临着去广州工作的绝佳机会,但当听说南澳岛要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时,他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选择了南澳岛并且扎根在此。初到南澳岛,陈伟洲在南澳县科学技术局从事海水鱼类病害防治技术、海水鱼类和贝类苗种培育试验等科研工作。尽管岛上交通不便回家难、技术落后、工资收入不高、淡水缺乏等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反而更加坚定了为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和海岛发展奉献一生的决心。在工作中,陈伟洲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积极投入到科研和技术指导工作中。他累计开展了技术培训25场次,参加学习人员超过2000人次,为基层养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赢得了养殖企业和海岛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伟洲认识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资深藻类专家费修绠研究员。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南澳岛开展龙须菜981新品系南移栽培试验。然而,第一次试验并不顺利,龙须菜苗种被蓝子鱼啃食殆尽。但陈伟洲没有气馁,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第二次试验时终于让龙须菜养殖获得成功。此后,他还参与建立龙须菜南移栽培技术集成,主持制订《龙须菜海水栽培技术规范》等广东省农业地方标准,建立龙须菜和牡蛎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推动龙须菜养殖产业的发展。随着龙须菜养殖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南澳岛的龙须菜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在最盛时期,南澳县的养殖面积达到2万亩,一年为当地带来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25年间,汕头市龙须菜养殖面积累计30多万亩,新增产值超过8亿元,汕头成为广东省藻类养殖第一大市。
陈伟洲深知,单一的龙须菜养殖并不能满足海岛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于是,他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藻产业。在被农业部聘任为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汕头综合试验站站长后,他带领科研团队长期活跃于我省等沿海地区,足迹遍布我省等周边沿海的海岛和偏远海滩。通过开展大型经济海藻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建设“广东省大型海藻种质资源库”,先后引进“鲁龙1号”龙须菜、“三海”海带、裙带菜等海藻良种,开发培育长紫菜、石花菜、异枝江蓠等优良苗种,并在南澳岛海区进行养殖试验和示范。他还指导南澳县展鹏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长紫菜苗种培育生产,解决了深澳镇紫菜养殖缺少优良品系的问题,帮助海岛和周边紫菜养殖户提质增效,同时也保护了野生紫菜种质资源,并协助南澳紫菜技术协会申报获批“南澳紫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了南澳养殖紫菜的品牌影响力。
长期的潜心钻研让陈伟洲在大型海藻生物学与实验生态学、海水增养殖技术研究上取得丰硕成果。他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24项,总经费合计800多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参编专著教材6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汕头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培育国家水产新品种1个。
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汕头市高层次人才(A类)”“汕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汕头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汕头好人”等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汕头新闻
编辑整理:濠江宣传
关注濠江宣传
了解濠江,爱上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