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十六

青海消防救援总队:擎旗奋进铸忠诚 赴汤蹈火为人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30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心血,用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消防指战员“我为祖国护人民”的大风之歌。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六周年之际,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推出《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用生动的事例、质朴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采访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指战员和基层队站的感人事迹,深入报道我省消防救援队伍身处高原、红心向党、奋进拼搏,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保障中做出的新作为、新贡献。


国以安为宁,民以安为乐。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和朴素的需求,守护消防安全是消防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标志着这支全新的人民队伍举旗定向、踏上征程。

训词铮铮,其心拳拳。近年来,青海消防救援总队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的指引下,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凝心聚力抓工作、带队伍、强素质、促转型,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上实现能力跃升,有效维护了队伍管理、火灾形势“两个稳定”,圆满完成了各项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


聚焦主业·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老乡,火炉的烟囱直接靠在帐篷顶上不安全,很容易引起火灾。”指战员一边向群众解释,一边采用石棉瓦对烟囱与帐篷顶部进行分隔,以防烟囱过热引燃帐篷而引发火灾。“你看,灭火器是这样用的,把灭火器拿起来,拔下保险销……”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刊木青村,指战员孙荣成耐心地向牧民群众讲解着安全隐患的防范注意事项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多亏了指战员们时不时就来村里给我们讲解消防知识,现在草垛、帐篷着火,火势不严重的,村里的消防志愿者就能扑灭,现在住在村里,安全也安心。”提起玛多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的防火巡查工作,木青村村民扎西当周高兴地说。

这几年,多点布防的消防救援效能让民心安。

改革转隶以来,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精神实质,永远竭诚为民。聚焦防风险、保平安的核心职能,从治理模式上推动消防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2024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警8467起,出动队伍10138次、车辆17851辆次、人员84937人次,疏散抢救被困人员8745人,抢救财产价值1.4亿元。

同时,持续发挥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优势,在深化执法改革、提高消防意识、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作为,在64个重点镇和42个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将老旧小区消防改造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工程重点项目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推动334个老旧小区同步实施消防改造。


党建领航·吹响消防救援“冲锋号”

2023年12月18日的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中川乡等地遭受重创,房屋大量倒塌,道路严重损毁,砂涌次生灾害更是让救援工作难上加难。

民和消防救援大队作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队伍,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到达现场后,面对满目疮痍,指战员们迅速组织队员展开侦查和搜救工作。队员们在废墟中艰难地寻找着可以利用的木板,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拼接起来,一块一块地延伸向被困群众可能存在的位置。他们的双手被木板划破,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没有一个人放弃。

“面对天灾和人祸,我们从未有过犹疑,也顾不上害怕,只想向前、再向前……我是一名指战员,也是党员,这是我想守护的地方,这里有我愿用生命守护的人。”救援归来,他们说。

历时13天,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共搜救被困人员21名,累计排查乡镇44个,行政村(社区)379个,排查住户4910个,摸排危房3291间,摸排灾害隐患点123个,疏散转移群众7014人,翻挖淤泥约106万立方米,打通道路7条,平整场地4.5万平方米。

这几年,党建的力量,在一次次为民解忧和救援冲锋中体现。

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把“对党忠诚”根植于灵魂深处,引导广大指战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总队推进智慧党务、智慧队管和创建星级党支部“两智一创”工程建设,让科技严格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用网络适时掌握基层党务动态、靠数据智能考评工作质效,为基层减负、赋能,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激励氛围。同时,总队探索构建新时代党建工作“五横六纵”新格局,以锻造坚强组织促进建设忠诚过硬队伍。


训“战”一体·消防救援品牌持续擦亮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短短十六个字,早已深深镌刻在消防人的骨子里,融入血脉中。

“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夏日清晨的黄河边,随着一声令下,贵德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指战员们开始了水域救援的比拼,成为游客眼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驻扎”在黄河边、“练兵”在黄河边、守护在黄河边,随时保持“备战”状态,只为护航游客和群众的出游平安。

这几年,训“战”一体的打赢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立足“全灾种”“大应急”的全新使命,瞄准实战打赢,主动融入社会大应急体系,全力打造专业力量。研究制定《地震灾害救援专业队能力评定参考指标》,协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圆满完成“昆仑·2024”地震综合实战演练,深入高低大化、激流险滩开展“三不一测”实战拉动演练8次,在真打实训中提升队伍打赢能力。在夯实灭火救援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在防灭任务较重、单位场所密集的区域推进小型消防站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消防站”,缩短火警到场时间和防消联勤服务半径。

同时,部署开展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岗位大练兵能力素质提升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8大灾害类型实战实训演练。立足省情、队情、灾情特点,探索“非接触式”无人化集群作战编成,编制9本规范化营区训练教材,创新实战操法41项、革新装备81种,各级队伍打赢能力显著提升。


后勤不后·用“保障力”催生“战斗力”

“虽然不在前线冲锋,但保障工作同样拯救生命,为灾区重生筑牢根基,我们在后方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青海省消防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支队长罗旭刚说。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中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在荣誉背后默默耕耘,为创造更多的辉煌提供坚实的基石,这就是后勤保障部门。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后勤不后,连着前线,保障力更是战斗力。改制转隶以来,青海省消防救援队伍制定《战勤保障体系三年建设实施方案》,完成战勤保障数字化应用模式方案设计,探索建设覆盖全省的“1+9”战勤保障力量网络,自主研发集“行、装、战、食、宿、网”于一体的班组保障单元,500人全机械化、无帐篷化,推动保障模式从“队伍集中保障”向“班组自主保障”转变。

在积石山6.2级地震民和县震区,指战员鄂德亭和安海录得知家乡受灾噩耗时,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到达灾区后,鄂德亭迅速投身营地搭建,“我们多搭一顶帐篷,受灾群众就少受一份苦。”营地建成后,又投入伙食保障工作中。安海录凭借专业特长,在灾区调试设备,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信号是生命线,是连接灾区与外界的希望纽带,不能出问题!畅通通信才能让救援高效,让受灾群众得到援助。”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推动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这几年,后勤保障能力“稳扎稳打”更加坚实稳固。


近年来,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有效提升战时遂行“快速、精准、高效、持久”保障能力,切实做到“作战物资供应到一线、引入地方外援到一线、装备技术服务到一线、战时生活保障到一线”,以强有力的精准的后勤工作来服务保障队伍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打造出了一支“体系完备、指挥顺畅、反应迅速、协调有序、保障高效”的战勤保障队伍。

这几年,消防体制改革的“青海答卷”广受好评。

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直面改革转制重大现实考验,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扛起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光荣使命,全省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以水域救援、森林火灾处置、危化品救援、地震救援为代表的全灾应急实力全面增强,以消防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持续深化,拼出一条消防体制改革的“实践之路”,交出了一份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青海答卷”。


岁回律转,初心如磐;闻令而动,向战而行。

“新的一年,站在新的时代潮头,青海消防人将继续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护航青海高原高质量发展,以‘人草争春、我争朝夕’的奋斗姿态,继续践行新的使命与担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更多消防力量。”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政治委员贺卫民告诉记者。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陈郁

编辑:谢青玉 责编:鲁东 监制:陈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