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融媒体中心撰稿人 崔璐 孔炜 苏报记者 朱雪芬 刘达 朱亚蕾 瞿毅诚
年味是什么味?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甜。这份甜是唇齿间的感受,也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而在太湖边,最甜的年味莫过于那一瓶蜜。
离春节还有十几天时间,走进吴中区金庭镇秉常村,处处弥漫着香甜味道。一罐罐呈浅琥珀色的枇杷蜜,带有枇杷花的清香,入口甜蜜、口感细腻,成了家家户户年货清单上的必备品,更是农家乐、直播间里的畅销品。这一甜蜜味道,不仅让大家生活变得甜美,更富了村民的口袋,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蜜”方。
一口“甜蜜”让年味更足
寒冬腊月,正是枇杷花开的季节,也是枇杷蜜丰收的时候。在西山岛上,各家民宿、农家乐和路边的小摊,都把枇杷蜜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临近春节,枇杷蜜的销量尤其好,几乎来玩的游客都会带走几瓶,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西山橘香园民宿的老板李跃敏告诉记者,枇杷蜜带有特殊的果香,品质上乘,还有润肺、止咳、化痰等效用,在年货市场上尤其受欢迎。
晶莹透亮的枇杷蜜十分诱人。□记者 瞿毅诚 摄
枇杷蜜的好口碑哪里来?在秉常村蜂农卜泽浩的养蜂基地里,记者见到了枇杷蜜生产的全过程。枝头开满花的枇杷树下,一个个木质蜂箱错落放置。卜泽浩熟练地打开蜂箱,甜甜的香气顿时弥漫开来。只见他提起一片蜂巢板,轻轻拂去板上的蜜蜂,用刀去除蜂巢,再放入摇蜜桶,利用离心力“甩”出黄澄澄的蜂蜜,沾上一点放在嘴里细细品味,花香溢满舌尖,润人心田。“秉常村是青种枇杷主产区,蜜源条件优良,且无工业污染,为中蜂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蜂蜜的纯正与品质也有了双重‘保障’。”卜泽浩说,枇杷蜜十分畅销,他的养蜂基地一年生产5、6吨枇杷蜜,不到第二年10月份就全卖完了。
因为枇杷蜜的畅销,位于秉常村的苏州常春藤农业专业合作社里,工人们也正忙着备货。“最近一段时间,枇杷露、枇杷蜜的一天出货量约五六百瓶。”合作社理事长谢芳萍是村里的“农二代”,牵头成立合作社,探索枇杷深加工,主打枇杷花茶、枇杷露、枇杷蜜等衍生品。眼下正是年货季,合作社线上线下销售忙得不可开交。
“甜蜜事业”让生活更美
一瓶枇杷蜜,不仅装着太湖年味,更带来了一条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
秉常村是纯农业村,青种枇杷连片种植3000多亩,产量占到全镇的65%以上。然而,要让村民增收致富,仅靠单一产业支撑远远不够。2015年获评“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后,村委会在青种枇杷发源地罗汉坞规划建设了青种枇杷示范基地,包括200亩的核心保护区、果园生产区、景点观光区、民宿聚集区等。
“在示范基地打造过程中,我们发现枇杷蜜可以成为村里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秉常村党委副书记曹国兴介绍,上千亩的枇杷种植,为养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村民也有养蜂的传统习惯。2022年,秉常村又投资200余万元,对罗汉圩“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进行提档升级,通过结合中蜂养殖、枇杷蜜等,将其打造成为中华蜜蜂文旅产业基地——“蜜蜂谷”,做大这份“甜蜜事业”。
蜂农忙着收获枇杷蜜。
目前,村里有专业蜂农十几户。以蜂农卜泽浩的养蜂规模为例,曹国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产蜜五六吨,可以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在专业蜂农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养蜂的行列。曹国兴告诉记者,吴中区正在推广“中蜂高效养殖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农户先以低价购买蜜蜂,待蜜蜂完成一季的采蜜任务后,再通过专业平台或合作社将蜂群转卖。“通过这种循环模式,农户在每年农闲时节养蜂,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曹国兴说,养蜂让村民在家门口找到增收的好路子,更为枇杷树解决了授粉问题,为枇杷丰产丰收打好了基础。
农文旅融合带来满满活力
枇杷蜜的大好前景,也让许多“农二代”看好家乡的物产,纷纷返乡走上创业之路。而“农二代”的加入,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85后谢芳萍就是其中一员。2018年,她返乡创业,带领金庭镇秉常村60户农民成立起集生态种植、深加工和新零售于一体的新兴农业合作社,并注册“谢方友”枇杷品牌,依托秉常青种枇杷千亩基地优势,致力于枇杷全产业链的深耕与发展。
“合作社批量养殖中蜂,采枇杷花酿枇杷蜜,扩大枇杷产业链,提升农产品衍生品附加值。”谢芳萍介绍,他们还引进新技术,将枇杷花、枇杷叶做成枇杷花茶、枇杷露,并成功申请枇杷露的生产许可证,成为金庭镇第一家有正规生产资质的枇杷露生产厂家。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周边100多名农民就业。
“农文旅融合发展,能为乡村带来新的机遇。”带着这样的理念,谢芳萍依托村里的中华蜜蜂文旅产业基地——“蜜蜂谷”,进一步拓展“甜蜜事业”的外围圈,“我们在枇杷花开的秋冬季节开展研学游活动,带着亲子家庭观察蜜蜂的家、看枇杷蜜的酿制、感受养蜂全过程,反响特别好,高峰期每次二三十个名额很快就一抢而空,周末两天根本忙不过来。”
新春将至,秉常村又将邂逅一批批新的游客,枇杷蜜的甜蜜滋味让大家赞不绝口,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堆满笑容。